一代好贼 发表于 2025-3-20 19:16:48

两种不同的读书经历两种人生轨迹

在一次促膝长谈中,一位来自外省的挚友向我讲述了孩子的求学日常。那如同精密齿轮般严丝合缝的作息表,既令人震撼又引人深思。"孩子上初中时,每天六点晨光未现便要起床。无论风雨如何肆虐,七点前必须踏入校门。午间仅能在食堂匆忙就餐,伏案小憩片刻,便又要投身下午的课程。待暮色四合时归家,往往已近七点。晚餐后八点半开始攻克如山的课业,常常鏖战至子夜时分。"友人感慨道,孩子这般周而复始的拼搏,恰是真正为人生奠基的奋斗历程。


反观我们本地的教育生态,呈现的却是另一番图景。初中生晨间到校时间较外省延后半小时,更有部分学生流连便利店吞云吐雾后才姗姗来迟。午间时光或归家享用佳肴,或结伴游荡觅食,嬉闹声时常回荡在街巷之间。下午两点半的课程,学生们两点前后才陆续现身,五点半的放课钟声便宣告一日"学业"的终结。归家后的时光,多在电子屏幕的荧光与零食的咀嚼声中悄然流逝。


这般鲜明的对比之下,教育质量的鸿沟已然显现。本地学子在校学习时间较教育强省日均短缺四小时,系统性知识建构更如沙上筑塔。当外省学子在晚自习深化思维训练时,我们的孩子正沉溺于手游的虚拟战场;当别人在晨读中积累文言底蕴时,我们街头巷尾仍飘荡着少年们的嬉笑。这看似轻松惬意的校园生活,实则是以牺牲未来发展可能性为代价的温柔陷阱。


深究教育困局,症结不在师资水平或生源质量。那些考入名校的寒门子弟已证明,本地孩子同样具备卓越潜质。真正缺失的,是营造良性竞争氛围的机制,是构建科学学习体系的决心,是激发内在驱动力的教育智慧。当"快乐教育"异化为放任自流,当减负政策演变成责任推诿,最终只能以全省倒数的升学率为这份懈怠买单。


教育公平从不是简单的资源平均分配,而是要为每个孩子搭建触及星空的阶梯。当我们还在为缩短课时沾沾自喜时,教育强省已构建起课堂精讲、社团拓展、晚自习深化的三维育人体系。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是时候以刮骨疗毒的勇气重建教育生态,让琅琅书声重新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晨曲了。

(小林) 发表于 2025-3-20 20:25:44

现在的学生太苦了,我一个大学生现在看不懂初中学的,不是我跟不上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风口是以教育为基本,生成技术为法则。学不懂能不能给小孩另外一条出路,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15441 发表于 2025-3-23 11:57:35

好文章!点赞!
【学生良性竞争体系】必须要快点构建出来了!

15441 发表于 3 天前

(小林) 发表于 2025-3-20 20:25
现在的学生太苦了,我一个大学生现在看不懂初中学的,不是我跟不上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风口是以教育为基 ...

说句实话,我姐的儿子在海丰读过书,后来去了惠州念书。
他说,海丰县这边就是每天很忙很忙,特别内卷,但就是学不会。
去了惠州之后,星期六日都放假,没有晚自习,而且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是体育课,还有很多社团活动,每天特别轻松,但就是学得会!而且还学得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种不同的读书经历两种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