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碣石水师总兵官刘国兴将军——摘自《碣石卫名将传》/叶良方
本帖最后由 卢若希 于 2025-3-26 23:56 编辑清碣石水师总
兵官刘国兴将军
—— 摘自《碣石卫名将传》
文:叶良方
图像:若思
刘国兴,字振宇。北直隶宣化县人。清碣石镇第七、第十任水师总兵官。行伍出身。他初任福建省古田把总,随大军征讨三藩之乱,驱逐郑氏集团对思明州(厦门)的武装割据,屡立战功而被逐级晋升为福建提督中军守备。
清康熙十七年(1678),郑军围攻泉州城,势甚危迫,他身先士卒,竭力捍卫,城赖以全。福建水陆提督总兵官杨捷对他的勇敢善战颇为赏识,屡次向朝廷推荐他担任要职,但兵部屡次以员缺尚自有人顶补,而被驳回。而在当时与郑军鏖战的情况下,水陆提督杨捷急需他这样的勇将,是年九月,杨捷再次向朝廷上折称:“查有本营中军守备刘国兴,才勇兼备,更保守泉城著有劳绩,允属才能;该备虽实授未几,但署事有日,约束兵卒,颇称厥职,弁兵爱戴,如出一口,更保守泉城有功。若以拔补前缺,可收冲锋克敌之效,应将刘国兴仍补福建提标后营中军游击。”
十八年初,在杨捷极力的推荐下,朝廷终于擢升他为福建省提标后营游击。四月,杨捷拨官兵二千名,令他与左营游击朱起龙带领至泉州,酌量地方险易分布兵力守御。六月,因竿头寨汛与东石寨郑军紧连,最为冲险。提督杨捷再行调100名兵士驰赴竿头,密授方略,嘱他调度千名官兵驻守竿头寨,以便于与南明郑军对垒抗衡。六月十八日夜二更时分,他获得探报称:东石寨郑军前虎卫拨中协杨忠、副将杨德,带千余水师通过海路欲来深沪会合等项。翌日闻报,他与守备刘泽深等带领马步兵130名,于五更时分前往哨探,果见郑军屯聚深沪山下已经筑好月城(瓮城)。因此飞报提督总兵杨捷,并令守备刘泽深等看守竿头营盘,防止郑军偷袭。六月二十六日拂晓,在福建提督杨捷的指挥下,他发起三路环攻,夹击南明郑军。清官兵奋勇,炮矢齐发,南明军遂溃败。杨捷亲射郑军中协杨忠重伤落水,并生擒副将杨德。自辰至未,鏖战多时,他指挥守备刘泽深等阵斩郑军一千余名,焚毁大小船七艘,将残军追杀下海,溺死殆尽。并缴获南明军旗帜、盔甲、器械等。七月二十六日拂晓,又在杨捷的指挥下,他率领守备刘泽深等四面环攻南明军,杀死林升部将施延、陈中等,取得了东石寨大捷。
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杨捷飞檄他与郭奇、韩元朗、焦国巡等防守东石、灵水等要塞,会合同安镇官兵相为犄角,互相声援,相机堵截。并进据围头要口,攻击思明州(厦门)郑军船只。一路上,他跟随水陆提督总兵官杨捷解除泉州之围,取海澄县,收金厦两岛,屡有战功。康熈三十一年(1692)初,朝廷调升他赴河北省署都督同知。旋升擢为湖广督标中军副将。是年九月,再升擢为河南河北总兵官,驻守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市)。
康熙三十四年(1695),蒙古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再次发动叛乱。康熙帝闻报御驾亲征,召集全国各地兵马参战,下谕令刘国兴率200名河南马兵护送中路粮车。于是,他及时调运粮饷补给北线,为平定噶尔丹叛乱,发挥了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康熙三十九年(1700)五月,他由河南河北总兵官调任碣石镇水师总兵官。是年,他开始主持修建广德禅院并捐大殿主梁。康熙四十一年(1702),澄海人蔡俊与占据山寨的陈异相乎呼应,突袭澄海县衙和官军。八月初四日,他奉令从碣石镇统兵协剿陈异和蔡俊,首战击败了山贼陈异,其同党蔡俊逃匿至潮阳亦被捕,解至惠来斩首。
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月,他调任广东韶州总兵官,同年升任右翼镇提督。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二月,他重返碣石镇再掌第十届总兵印鉴时,两任共九年有余。任上他对碣石水师力加整顿,抓紧海上训练,每年举行巡阅操演,着力提升碣石水师的军事素质。并对麾下诸将业绩,以其获盗之多寡考其勤惰,然后奖勤罚赖,鼓励先进,使水师营务日有起色。在他重掌碣石镇总兵官后,对位于石桥场土城东南处的广德禅院进行重修,给碣石镇留下一座佛教庙宇。至他赴任韶州镇总兵官后,不幸因病逝世,康熙闻讯下谕恩赐祭葬。
时人评价说:他带兵纪律严明,每次行军严禁骚扰妇女,为保全妇女名节不可胜纪,士民至今颂德。子世明,官至福建巡抚兼总督,百姓咸谓他能以阴骘作贻谋云。
转载:若希 2025-03-2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