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Ver 发表于 7 天前

建行汕尾文明支行服务案例:提升货币鉴别能力,别成诈骗“冤大头”

近日,一位年轻女客户前往网点办理业务,大堂经理指引客户到排号机取号,取号后客户静待柜台叫号。过了一会,柜台便叫到该客户的排号,客户告知柜员要办理现金存款业务,并从包里掏出一捆扎捆着的“人民币”,柜员接到客户的现金后,感觉到手感不太对,比往常的一捆人民币要轻得多,并观察到“人民币”色调也不太对。随后,柜员剪开这捆“人民币”,发现上面全都印着点钞练功券,立马叫来营运主管。

经了解,该捆“人民币”是客户之前借钱给别人,别人还她的钱,网点人员意识到该客户遭遇到诈骗,耐心跟客户解释道其持有的“人民币”是练功券并非真钞,不能当作货币流通和存储。此时,客户神情恍惚,眼角泛起泪水,并连忙道不好意思。随后,客户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报警。

通过该案例得知公众应增强对货币的认知。了解真币与假币、练功券等的区别,避免因无知而导致类似错误。对于不确定的货币或类似货币的物品,不要随意进行金融操作,应先向银行等专业机构咨询。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公众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关于货币真伪识别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同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仔细甄别货币真伪,确保金融业务的安全和规范。

来源:建行汕尾市分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行汕尾文明支行服务案例:提升货币鉴别能力,别成诈骗“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