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希 发表于 7 天前

清代捷胜所右营都司马琳将军/叶良方

本帖最后由 卢若希 于 2025-4-3 15:49 编辑

      清代捷胜所
   右营都司马琳将军

      文:叶良方
      图:若思

   
      
      马琳(1718~1781),字兰桂,号玉堂,别号仰斋,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人。乾隆中年,由龙门都司调迁碣石镇标右营都司,历升平海营参将,继调大鹏营、新会营、海门营等水师参将。官至碣石镇署理总兵官、南澳镇署理总兵官。他少时习儒业,成绩优异。曾与女子相爱约奔,他正色拒之。因鉴于其父才学虽富却屡试不第,遂毅然弃文就武,苦练骑射枪刀等武艺。有友往省城治病,以妻子衣食相托,琳将其接进官邸,秋毫无犯。乾隆九年(1744),他参加乡试中式甲子科武举人。十三年(1748)登戊辰科武进士。其时,朝廷急需巡缉外海具有文化的下层军官。因此,他被调为外海水师提标中营千总,进行实习训练。至乾隆十五年(1750)正月二十二日,分发到广东省香山水师协任守备。
       他在外海水师营训练期间,勤于学习水师军事知识和海务技能,熟识南海海洋气象,谙熟航路。由于他是武进士出身,被上司擢升为香山水师营守备,随即升为龙门都司,再调任外海水师重镇碣石任右营都司。在捷胜所城期间,他治军严饬,尤重训练。将士凡技艺卓异者,即被他破格提拔;低劣者深加训诲,务令娴熟。每出海巡哨,身先士卒。从此将士无不爱戴,乐为用命。其管辖区内,治安长期良好。在军营中,他廉洁自持,历官三十余年,囊无余积。对部下、友人、民众,却爱护有加。以此受部下爱戴,被上司晋升为碣石水师镇标平海营参将。
       乾隆三十三年(1768),粤东海陆丰民间大饥,捷胜城和归善县平海城内米价腾贵,他努力劝喻富户平粜,兵民耸惧,马琳千方百计劝说米商平价卖米,使饥荒之年,民无死者。又捐俸银,收埋无人认领尸体。并鼓励米商乘坐捷胜石狗湖右营水寨或平海营水寨船只,到粤西吴川县等农村购入粮谷。并对运载粮谷的贩船,执行每年只更换一次证照的制度,严禁港口管理部门为增加收费而随意变换证照次数,使商贩积极往外地购入粮食。因此民食有赖,饥荒之年,民无死者,许多民户赖以保全。同时又捐俸银,指示城内慈善公益堂,收埋横死于野外无人认领的尸体,防止大灾之后再发生瘟疫。军帐之余,他家居常喜吟诗作字,曾有句云:“静临多宝帖,闲读少陵诗”,时人称誉他“彬彬然有儒将风”。他为官30年,家无珍品,两袖清风,兵民莫不爱戴。他留下的这副楹联,实为其自我写照。
       离开捷胜城之后,他继迁大鹏营、新会营、海门营等水师参将。逮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九月十三日,升擢为广东香山协副将。嗣后丁忧服阕,补授广东澄海协副将。四十三年(1778)六月十六日署理碣石镇总兵。翌年四月,因南澳总兵官林国彩进京陛见,他以澄海协副将职暂行署理南澳总兵官印务。期间,他继前任总兵刘梦金之后重修深澳天后宫。是年七月十日,返回澄海协副将本任。四十六年(1781)五月六日,奉旨再行署理南澳镇总兵官印务。他年虽衰老,仍照常率部巡阅闽粤海域。是年七月突遇飓风狂袭,水师船失去控制,在海上飘流多日才得以返回南澳港,由此得病,医药无效,以清贫自持,不愿花费公款到处求医而卒于任上。享寿64岁。马琳为官三十年,家无珍品,囊无余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兵民痛惜至极,莫不爱戴。嘉庆三年(1798),清廷特予褒奖,下令将其事迹载入国史。





    马琳将军












             责编:若希 2025-04-0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捷胜所右营都司马琳将军/叶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