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要红包
在汕尾,许多场合都存在索要红包的习俗,美其名曰“图吉利”。然而,一个红包真能带来好运?若主人家未主动给红包,办事之人就会诸事不顺、厄运缠身?这般说法,荒诞至极,尽显封建迷信的愚昧。所谓“图吉利”不过是遮羞布,掩盖着借机敛财的真实目的,看似求吉,实则逐利。除春节给孩童压岁钱外,婚庆、白事、新居入伙等活动中,红包更是不可或缺。婚庆时“好命人”念吉祥话、白事“成服”赐杖、新居入伙舅父贴对联,每个环节都暗藏“红包需求” 。当地俗语“红包嫌无不嫌少”,道尽其中真谛——人们不会嫌红包金额小,却会因没收到红包而不满,甚至将不给红包视为“不懂人情世故”。这类裹挟着迷信色彩的习俗,在汕尾司空见惯,反映出当地根深蒂固的红包文化。
更令人不齿的是,某些本应秉持仁心、恪守职业道德、全心为民服务的场所,竟也盛行索要红包之风。虽无明目张胆的索取,却常以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方式暗示“意思意思”。部分人还狡辩收红包是为“图吉利”,将贪腐之举粉饰得冠冕堂皇,实在令人作呕。久而久之,形成畸形风气:送红包者求心安,收红包者以金钱衡量服务态度,将职责与利益挂钩。
而那些坚守原则、坚决抵制红包陋习的机构,则显得尤为可贵。比起悬挂“拒收红包”的标语,真正践行廉洁自律的行为,更值得钦佩。这种坚守,不仅是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捍卫,更是对行业不良风气的有力抨击。反观那些深陷红包泥潭的单位,其风气的奢靡堕落,折射出管理的失范与责任的缺失。一个组织能否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是否坚守正道、摒弃贪念。毕竟,所谓“图吉利”的索取,褪去华丽外衣,只剩“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的铜臭,令人避之不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