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好贼 发表于 昨天 18:23

浮世赘业,附庸与免责的道具

世事滔滔,尘嚣扰攘,芸芸众生奔忙其间,然则多数营生竟成虚掷光阴的闹剧。除却那些维系烟火人间的生计之业!世间农人种粮以济饥馑,工匠造物以利日用,商贩流通以通有无,余下诸多职位,皆逃不脱两类荒诞窠臼:一为“媚上自全”,将工作异化为取悦上级的戏台,饭碗的存续全系于上司的眼色;二为“避责留痕”,把履职蜕变成撇清干系的桎梏,职业的价值消解于层层叠叠的免责仪式。此等赘业遍布尘寰,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社会肌体上的赘疣,徒耗民脂,不生寸功。


曾于工业园区目睹一出极具讽刺意味的“清场闹剧”:数名身着制式保安服者,如鹰犬逐兔般驱赶着园区边缘的个体摊贩。这些摊贩本是仰仗厂矿员工上下班间隙,售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之类的日用小物聊以糊口,所求不过三餐温饱,所营皆是便民之举。然保安们却如临大敌,软言劝离不成便推搡驱斥,声色俱厉间全无半分体恤。问及缘由,一名稍通人情者直言:“领导要来检查,这地界必须干净。” 一语道破天机!所谓“清场”,既非为维护公共秩序,亦非为保障民生安宁,不过是为上头巡阅铺就一块光鲜的遮羞布。这些保安及其所司之职,本质上已是上级的“私人家臣”,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便是为“自己人”的颜面保驾护航。他们不事利民之实,专务媚上之虚,名为正常职业之徒,实为头领的附庸,这般“豢养”之下的职业,与封建时代依附权贵的门客何异?放眼周遭,此类“家臣式”职业早已渗透得遍地都是,组织、团体和单位里专司揣摩上意的“笔杆子”,公司、企业中只懂逢迎拍马的“协调员”,校园里紧盯舆情的“监督员”……社会上公私单位里的所谓文职者,他们手握俸禄,却不产寸土之粮、不造半分之用,不过是庸碌体系中寄生的“冗余细胞”,将公共职位异化为私人附庸,徒增社会运行的虚耗。


若说“家臣式”工作是权力的谄媚者,那“留痕式”职业便是责任的逃遁者。曾往某公司财务部申领款项,所见景象堪称荒诞:出纳员端坐案前,递来一叠厚厚的表格——《资金申领表》《身份核验单》《领款确认书》,林林总总不下五六份。既要填写详尽的个人信息,又要提交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现场免冠快照,领款之后更需签字画押、按上鲜红的指印,整套流程繁琐堪比办理不动产登记。细究这些工作的实质,无非是确认“款项已领”,初中生稍加培训便能胜任,然则该岗位的招聘要求赫然写着“本科学历”。这般高学历配低效能的错位,背后藏着的不过是“免责”的算计:层层签字是为了固化证据,次次拍照是为了留存依据,所有看似严谨的流程,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我已按规操作,此后无论发生何种纠纷,皆与我无干”。这些工作不产生任何实际价值,不创造丝毫社会财富,不过是用形式主义的外壳,为从业者搭建起一道“责任防火墙”。放眼当下,此类“留痕免责”的工作俯拾即是:行政部门里反复复印的文件、教育系统中层层上报的报表、医疗机构里繁琐冗余的签字……它们将简单的事务复杂化,将高效的流程低效化,耗费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只产出一堆毫无意义的“证明材料”,沦为规避责任的工具,而非创造价值的载体。


这些赘业的泛滥,本质上是职业的异化与责任的虚化的产物。“家臣式”工作将公共事业私有化,把服务民众的岗位变成取悦上级的私器,违背了职业的公共属性;“留痕式”职业则将履职尽责异化为避祸自保,用形式主义的空壳替代实际作为,消解了工作的核心价值。它们如同附骨之疽,附着在社会体系之上,吞噬着公共资源,拖累着运行效率,却让从业者在“稳定的饭碗”中安于寄生,让管理者在“形式的完备”中自欺欺人。须知职业的本源,在于“成人之美、济世之用”,若工作沦为某些上级的附庸、免责的道具,便失却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当“家臣”遍地、“留痕”成风,社会的活力便会在虚耗中逐渐枯竭,民生的福祉便会在形式中慢慢流失。


浮世之中,赘业横行,实乃时代之殇。愿有朝一日,职位回归公共本位,责任重拾实质内核,让每份职业都能产出真实的价值,让每个从业者都能凭借实绩立足,而非在谄媚与逃遁中虚度光阴。如此,方能涤清社会风气,还职业以本真,还民生以实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世赘业,附庸与免责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