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之古丈毛坪村: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先行者!
本帖最后由 天马王 于 2012-5-10 12:19 编辑走基层之古丈毛坪村: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先行者!
作者:刘 明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4F/4F.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41/41.jpg
我一直在探索,既要让自己的文章有思想,有深度,又要让读者喜欢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好在我并不望而却步,哪怕是自作多情式的,都一直在进行艰苦地实践,下面这篇文章,算是一种努力吧,敬请大家批评。
从张家界到凤凰,高速公路还没竣工,沿省道1828线前行,一路蜿蜒。不过,作为武陵山区的“黄金”旅游线,这条路大都用沥青铺就,路面不错,汽车在大山之中盘旋,没有颠簸。一路上,风光极美,芙蓉镇、猛洞河,尽收眼底。
过永顺县芙蓉镇大桥,就是古丈县了。古丈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乡,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小的县,总面积为1297.45平方公里,总人口才13.8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5%。
古丈出名茶,“古丈毛尖”1982年就成了中国十大名茶。“春茶尖尖叶儿翠,绿得人心也发芽。远销五洲四海客哎,逢人都夸古丈茶。”车行古丈县城,宋祖英的《古丈茶歌》飘来,空气中和着淡淡的茶香,深吸一口,人醉了,心也醉了。
“九山半水半分田”,“路无一里直,地无百亩平。”古丈山高坡多,但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目光所及之处,大山中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茶园。当地朋友说,古丈人均拥有1亩茶,家家种茶,户户炒茶,茶叶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过古丈县城约10公里,车停一吊角楼前,午餐了。走下车来,群山环抱之中,竟然有如此宽敞之地,目测大约有1万多平米,实属少见。平地上,这栋吊脚楼也很特别,按地形根本不需要吊脚,但设计者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着。
吊脚楼为两层,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木材建造。屋柱结实硕大,柱与柱之间,大小不一的木条斜穿套连,精致而坚固。不少游人在楼前合影,太阳下,楼檐翘角上翻,格外醒目,空气中,散发着桐油香味,让人亲切。
主楼背后,依山而建的是一排一层木制厢房,厢房边有一个小鱼池,里面流淌着山间清澈的泉水,鱼们在追逐戏耍;有两只猎狗全身颤抖着,眯着眼睛在地上啃骨头;三头小猪从身边走过,不时用尾巴甩打着黑黑地脊背,八只土鸡跟在后面,不停地唠叨着。
这是一家世外桃源般的农家乐,我们进屋坐下,一个头戴银饰、穿着圆领大襟短衣的苗族姑娘迎接我们,说主人马上就到,话还没有落音,只见一个穿着民族服装的40多岁中年男人快步走来,卷发,鹰眼,风字脸,声音洪亮,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三哥了。
龙三哥本名龙献文,因在家排行老三而得名。今年46岁他,在古丈县毛坪村担任村支书已12年,12年来,他带领毛坪人不畏艰难,一步一个脚印,狠抓有机茶叶、生态养殖、苗寨旅游和民族餐饮四大产业,成为了当地干部群众中,人人赞赏的能人。
如今,龙三哥和毛坪村名声早已走出了古丈县和湘西州。在他的带领下,毛坪村不但获得了湖南省文明村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而且,他本人还成为了湖南省劳动模范,连续两次当选州人大代表。2011年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毛坪村视察后,从此,龙三哥不再是传说。
很快,饭菜端上来了。“这一桌是原汁原味的‘毛坪村出品’,鸡唤芭茅鸡,猪唤黑跑猪,都来自村里生态养殖基地;茶名叫‘黛勾黛丫’(苗语为兄弟姐妹的意思),是村企夯吾茶厂开发的红茶。”龙三哥告诉我们,这些年,毛坪村正是依靠这些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
“这些产品销路怎么打开?”我问三哥。因为职业关系,我曾到过武陵山区很多地方采访,这些地方人民勤劳,肯干,农畜产品也十分丰富,但最大的难题就是销售,就是市场,可以说,“产品难卖、贱卖”已经成为制约不少山寨村落发展的瓶颈。
“关键还是思路。”龙三哥说,毛坪村在张家界和凤凰之间的“黄金”旅游线上,每年有上千万游人必经此地,这就是商机。如何让这些游人留下来,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此,他和村支两委一班人想尽了办法,从特色餐饮到叫卖茶叶,成效并不明显。
然而,祸不单行,正当毛坪人为发展寻找出路时,2009年7月21日凌晨4时许,毛坪村所辖的夯吾苗寨突发一场大火,顷刻之间,24栋房屋毁于一旦,7栋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多万元,整个寨子差不多都毁掉了。
龙三哥说,也正是这把火,把毛坪村人的心“烧”齐了,也让他长了不少见识。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建议下,毛坪村的夯吾苗寨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苗语“夯吾苗寨”,即“峡谷溪边美丽的苗寨”,它有别于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又不同凤凰苗族的人文风情。
为了让过道的千万名游人留下来,于是,龙三哥开始筹划利用苗寨来发展旅游业。首先,灾后重建楼房一律按照苗族建筑风格统一;其次,2010年7月,夯吾苗寨旅游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再次,村民们必须要有集体观念,按照分工,或在村里当导游、或从事苗族歌舞表演、或在家里烧水、泡茶待客。
2010年8月5日,夯吾苗寨开寨迎客。村民们把房屋“出租”给公司,村民在寨上“打工”,每家每户从旅游业发展中,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这同样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村民,他们也回到村里加入旅游产业开发。龙三哥告诉我们,现在,旅游公司平均月收入达6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有30多万人。
“一头活,纷纷活。”,很快,毛坪村“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旅游富村、经济强村”的思路确定下来。在龙三哥的带领下,全村人围绕山来做文章,成立了村办企业,实施茶叶种植开发、畜禽生态养殖、苗寨旅游和民族餐饮项目,硬是在张家界到凤凰的“黄金”通道上分到一块大“蛋糕”。
“一人富裕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毛坪村有8个村民小组,1286人,作为村支书,龙献文提出了村办企业实行“村支两委+公司+协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可固定分红200元,企业赢利后再进行二次分红。而且,优先满足村民就业。如此一来,村民们的收入大大提高。
问及毛坪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龙三哥笑着说,这个你们得去采访村民,一年赚多少钱,他们自己最清楚。他说他目前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发展茶叶和生态养殖业。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湖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吴向东一行在毛坪村考察后,建议当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这给我们指了方向,要带领村民们真正脱贫致富,任重道远啊。”三哥说。
从吊脚楼里出来,宽阔的大坪内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不同肤色的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说说笑笑,阳光下,一些身着苗族服装的服务员格外引人关注,她们或叫卖茶叶,或迎接游人就餐,甚至笑着合影也是一项工作。龙三哥当然也是明星,这个据说湘西州唯一拥有本科文凭的村支书,此刻,正背对着我们,用英语和外国游人交谈!
工作照片为湖南省委原副书记吴向东、湖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右三)在毛坪村调研。
发表于湖南扶贫开发网头版头条:
http://www.hnfpkf.com/Item/Show.asp?m=1&d=1947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6/56.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7/57.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8/58.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9/59.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0/50.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1/51.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A/5A.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52/52.JPG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42/87/61/61.jpg
龙三哥与老乡宋祖英在一起
系统分类: 旅游个人分类: 行走湘鄂川渝黔边区本文标签:随笔情感摄影杂谈民生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佳文已拜读了,谢谢分享,楼主辛苦了。{:3_54:} DDDDD 发表于 2012-5-14 14: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佳文已拜读了,谢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