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01:58:25

名家紫砂作品欣赏

王寅春作品鉴赏:六方井壶 由圆钮至盖面、壶身皆以六囊组成,线条清晰规整一丝不苟,筋囊匀称,比例均等,口盖密合且通转无碍,工精技巧。方柱圆钮、拱盖及壶身等各部份的差异造成切割后筋囊的变化,使此壶平中见奇,韵味隽永。王寅春作品鉴赏:朱泥扁腹壶朱泥色明亮澄和,令人一望生喜。扁腹鼓鼓,精实饱满。短直颈,口延一圈与盖边上下相吻,细腻优雅。流、把顺壶肩弧度自然伸出,衔接无痕宛若生成。流浑厚而精神,与圆把前后对称,更添此壶精实可喜的韵味。王寅春作品赏鉴:碗灯壶以碗灯为形,整体呈饱满有力的圆球状,以直流、壶口与平背把手划出一道直线,使左右的流与把虚实对称,壶身和微微隆起的盖上下呼应王寅春作品赏鉴:单环壶圆筒壶身,直颈,拱圆盖,如成一体,流利顺畅,处处圆润细腻,而型挺括中正,极有泱泱之风。曲流挺而不过,动静合度,似谦谦君子,把圆而有形。半圆拱钮套以一环,韵味隽永。各局部皆卓然出众,而整体统一于壶身,形成一股强烈的个性。王寅春作品赏鉴:梅花周盘壶由上俯视,似梅花朵朵,盖的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为一朵朵盛放的花。通壶制作审慎,工精艺谨。由盖的到壶身,每一处转折线角明确清晰,筋囊工整匀称,相互间又一气贯通,流、把上的阴线流利明快,形成横向衔接,与壶身的直向性既对称,又有变化之妙。王寅春作品鉴赏:亚明四方壶桥钮宽而紧贴壶盖,加上挺括的立面,过渡自然的直边和圆角,刚柔相济,整个器形更显得古朴、大气。1897年出生的王寅春,13岁时拜赵送亭为先生、拜金阿寿为师从艺,20多岁崭露头角。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仿制紫砂古器。1948年参加上袁壶、缸生产合作社。1954年10月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担任成型辅导员。1959年、1960年两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礼品。有“亚明方壶”、“六瓣高瓜酒壶”、“梅花周盘”、 “裙花提梁壶”等代表作品传世。为“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
       王寅春制作茶壶以又快又好而著称。他制壶造型雍容大方,规矩挺括,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人称“寅春壶”。王寅春从古人“斫木为模”的成型方法中得到启示,创出了以木模搪胚的方法,提高了工效且使造型更为精确周正。而为了能使作品口盖更为严合,他还请德国专家专门制作了薄型金属片样板,高度精密,当时国内没有设备和技术能达到。新中国成立后,王寅春被政府邀请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多次承制国家礼品,为国家、集体做出了很大贡献。


http://bbs.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风在边缘的微博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02:00:31

徐汉棠作品赏析:大盖扁腹壶扁腹壶身,扁而不塌,沉稳宁静。肩上弧度润泽饱满,暗接流、把,前后一气贯通,自然流畅浑成一体,韵味无穷。口延转接线条交待明确、干净利落。盖纽圆润暗与流、把呼应。做工细腻,技艺出众,且散发隽永神韵,令人再三观之,每有所得。徐汉棠作品赏析:菱花提梁壶菱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盖延亦作菱花形,使壶正视、俯视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尘。扁方状壶身配以高提梁,虚实相应显得挺括有神,下有足撑起更为轻盈。流顺提梁转折向上,流畅典雅。
徐汉棠,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轻工设计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陶瓷美术学会理事,中日陶艺研究协会顾问,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顾问,曾任宜兴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无锡市第十届政协委员,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出身于1932年5月11日陶艺世家,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洲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善复制传统产品,也精于创新,工艺造型独具匠心,以冰裂纹装饰见长,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迹,均称“汉棠盆”,为上海盆栽界珍藏。代表作有:古兽窥今壶、四方冰裂壶、四方藏园、三代同堂壶等。
  1984年设计创作的《五头上六茶具》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同年作品《什锦水平组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作品《石瓢》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十五件嵌银丝咖啡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裙花提梁壶》、《菱花提梁壶》、《龙宫宝灯壶》以及《微型花盆》等。传统与严谨是他壶艺的个人风格。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02:02:37

王石耕作品赏析:虎灯壶壶身温润光泽、稳重端庄,下有圈足使沉稳的壶身挺括有神,不至呆板。口、盖大小适切,盖面隆起弧度和钮的形式,让整只壶散发明亮大方的韵味。流、把塑来有力,而流的弧度弯化更是充满韵律节奏。王石耕作品赏析:高菊茶组(十一头)此壶成形难度高,更显作者扎实的制壶功夫。筋囊片片规整对称,线条起自盖钮一路到底流畅利落毫不拘泥,口盖紧密吻合且通转无碍。流形优雅大方,手把搭配得宜。通壶展露着一股雍容大方的气度。王石耕作品赏析:吉祥如意壶六方形壶身,由盖面至圈足,线条一气贯通,规整明确,造型素洁典雅。过桥式盖钮高高拱起,外方内圆,极有特色,配上长而挺的流,上刚下柔的把,使壶于端庄中显精神,朴素中见不凡。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一个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其父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在王石耕15岁那年他头一遭徒手独立完成了两把仿古壶:一把“掇球壶”、一把“线园壶”,嘴平正,口盖准缝,颇见功力,是他壶艺生涯中的“处女作”。这两把壶被丁蜀镇上一位老中医珍藏着。王石耕数十年的陶艺生涯中曾一度脱离制壶工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但他始终把“捏茶壶”作为自己一大生活乐趣,追求创造的至情不泯。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02:04:45

顾绍培作品赏析:高风亮茶组(五头)长直四方高筒状壶,取自竹的形态,墨绿泥调砂,老节粗皮,似古竹自在写意。壶身向下延伸出四足。收肩、隆盖、高的等各局部的搭配共同营造出此壶挺拔俊朗的气质。把上强下柔充满力感流的造型亦相当生动,状物抒情,其意高雅悠远。顾绍培,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副所长、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等职,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1958年进宜兴陶瓷中学学习,1960年进紫砂工艺厂,师承陈福渊老艺人学艺,后又得顾景舟大师教泽指导。从艺四十余年以来,创作的新品先后共十九次获省级以上展评大奖,其中《百寿瓶》(合作)获1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双百福寿瓶》获199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金杯奖;作品《仰宇提梁壶》获2001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又获2002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首届“华艺杯”金奖。1985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作品曾被紫砂之家收录。
  顾老师作品新颖高雅,东方式的端庄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是他个人紫砂艺术的风格特征。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02:06:04

曹婉芬作品赏析:葵花碗灯壶碗灯为形,泥料细致润泽,壶身挺秀温婉。盖面微隆,顶上的的钮如苞含蕊精实有神。流微翘,把弯成圈,相应相通,大有韵味。肩上装饰出众,壶腹诗、字皆隽永,通壶散发一股澄和典雅的美感。曹婉芬,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1958年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上级委派,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紫砂壶艺工作者,促进了紫砂壶艺的普及。
  1982年创作的《玉婷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1983年作品《宝方抽角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90 年作品《壶艺掇英组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和“景德镇杯”国际精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艺创作的《四季流芳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大彬瓜楞壶》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嵌银丝无暇壶》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苑林提梁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个人专著《曹婉芬紫砂集》。

HF笨人 发表于 2012-5-19 02:13:17

精品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02:16:45

HF笨人 发表于 2012-5-19 0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精品

{:3_52:}

广丰颍川 发表于 2012-5-19 14:45:48

漂亮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19 14:51:08

广丰颍川 发表于 2012-5-19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漂亮

{:3_52:}

唐风宋月 发表于 2012-5-20 18:27:39

流连!
茶未泡,而韵已生!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2-5-21 09:31:29

唐风宋月 发表于 2012-5-20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流连!
茶未泡,而韵已生!

{:3_47:}

唐风宋月 发表于 2012-5-21 11:37:28

壶中日月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紫砂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