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发表于 2012-5-22 22:39:57

丹心照青史 正气贯岭南—— 观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一曲豪迈雄壮,慷慨激昂的《正气歌》作为开场曲,帷幕徐徐拉开,一片呐喊声,张弘范气势汹汹率领元兵南下,追杀宋帝……


         《留取丹心照汗青》描述了南宋未年,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失败后从江西辗转岭南,先后在循州南岭重举义旗,进入海丰丽江浦屯军演武,兵发潮阳平贼安民,最后在海丰五坡岭被执,严正拒绝元将的利诱劝降,解押北上途经零丁洋,目睹南宋王朝的覆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第一次欣赏西秦戏,让人眼睛一亮,想不到海陆丰的西秦戏竟然也这么好看,不一样的韵味,一样的精彩。海陆丰也属于潮汕平原,虽然语言有些差异,但听起来倍感亲切。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响亮流传了400多年,其长于武戏,技巧多出自南派武术,宗支少林。西秦戏唱、白沿用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作为一种稀有剧种,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她的辉煌年代,如今全国仅存唯一一个在汕尾市海丰县的专业西秦戏剧团,“天下第一团”的名号成了带着凄凉的美誉。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台新编历史剧可谓是新中国60 多年来第一部原创西秦戏,此剧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两方面。

         第一,甘为承相抛头颅。在第一场元兵南侵中,赵时赏为引开敌人,假扮承相,被抓到元营后被识破身份,拒不投降,大骂张贼弘范,结惨遭杀害;而第四场血战五坡中,刘子俊也为保护承相,愿替一死。那么多人愿为文天祥献身生命,这种抛头颅、洒热血而义无反顾的精神令人为之震撼,他们为了救承相,也为了救国。他们是多么爱戴文天祥,在他们眼里,只要丞相在,则国家有救。也体现了当时人民万众一心,草木皆兵,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众暂且如此,这对文天祥宁死不屈和忠贞不二的爱国情怀得以升华


          第二,铮铮铁骨的文天祥在面对的亲情友情家国情时,苍凉悲壮激昂的感慨。悲喜剧均有哭的表演,在第二场《再举义旗》中,文天祥惊闻妻儿被执;第三场《屯兵丽江》母亲的病逝;第四场《血战五坡》与子俊的生死诀别以及第六场《过零仃洋》目睹南宋王朝的覆灭都采用不同的哭腔。本来仕途生涯就艰难坎坷,接着又转战南北、戎马倥偬,最后国破家亡。“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这是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感慨。在一部男人戏中,多次出现哭戏是比较少见的,但处理得很到位,他哭出情,哭出意境。这让观众感同身受,无不为之动情,让观众与在情节里同哭,极具艺术感染力,这也更显文天祥真男人真英雄的人格魅力。总的感觉不错,整个演出是成功的。特别是吕维平团长饰演的文天祥,扮相气派大方,声情饱满,有着深厚的功底,音域宽广,声音清亮,刚劲有力,唱做俱佳,活脱脱再现文天祥宁死不屈,浩然正气的英雄气节。

          若能精益求精,《留取丹心照汗青》提高到更高层次,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西秦戏更能发扬广大 。


          整台戏主题明确,但剧情有点波澜不惊,可以在某些场次加以修饰侧重,这样观众更能产生共呜。张弘范作为反面人物,在台词和动作中,可以来得更凶残点。这样更能突显遗臭千古,万世骂名的大汉奸本性,有诗曰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这与文天祥视死如归,高风亮节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剧若能加入多点海陆丰元素,使西秦味更浓一点,这样更具浓郁的岭南文化色彩。


          愿西秦戏的未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并预祝参加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能取得佳绩。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C、X、H的微博

无起源 发表于 2012-5-22 23:04:18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心照青史 正气贯岭南—— 观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