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本哉 发表于 2012-5-26 14:25:49

用市场经济手段破解汕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

      汕尾乃至整个粤东西北发展的瓶颈往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这直接导致招商引资的困难。汕尾必须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来满足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资金短缺却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瓶颈,而单独依靠我市财政力量和上级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可以效仿国内外某些城市的成功做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瓶颈问题。
         可以采用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资产证券化,BOT、BT、TOT、PPP等模式。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流动性较差,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入的金融资产(称为“证券化资产”或“基础资产”)进行组合,以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权益作为基础,配以必要的信用担保,在金融市场上发行信用等级较高的债权。
         案例:
         1996年,为支持公路建设,珠海市以本地车辆的登记费和向非本地车辆收取的过路费作为支持,在国外发行2亿美元债权,每半年付息一次。该项目中,在开曼群岛设立了一家特殊目的公司——珠海大道公司,由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境内受托人,美国大通银行作为境外受托人,标准普尔公司作为信用评级机构,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作为境外承销机构,并设置了严格的现金流控制程序。珠海的这一做法,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资产证券化案例,更给珠海的交通道路建设带来了突飞猛进的飞跃,值得财政实力较弱而又急需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效仿。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又称“特许权投融资方式”,指政府将项目授予某公司投资、建造、经营和维护,特许期满后,公司将项目无条件交还给政府。
          案例:
          在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开发中,汕尾市政府与泛华集团就是采取了BT(建设-移交)模式,由泛华集团带资30亿进入园区进行进出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深汕合作区也是我省首家采用BT模式建设的园区。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除了依靠自身财政和上级拨款,更要大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融得资金发展地方经济。
          我市在道路建设和港口建设上需要投入的资金远超过自身财政实力,倘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将可以极大提高我市的发展步伐,但也要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以免重蹈某些城市建设项目入不敷出的后尘。

小阳光 发表于 2012-5-27 13:11:53

{:4_102:}

关智敏 发表于 2012-5-27 23:38:42

差点看成金瓶梅{:6_211:}

盧本哉 发表于 2012-5-28 12:26:35

关智敏 发表于 2012-5-27 2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差点看成金瓶梅

不说不知道
一说我自己都吓一跳
;P

人生品味 发表于 2012-5-28 17:16:16


汕尾是个怪胎,财政无钱就征地卖地,我在想,卖完了怎么办?

大力发展公租房廉租房,才是提高财政收入持之以恒的做法。

关智敏 发表于 2012-5-28 18:38:19

梦想天开 发表于 2012-5-28 09: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关,你就好这口,

{:6_220:}我是说真的!

关智敏 发表于 2012-5-28 18:39:40

盧本哉 发表于 2012-5-28 1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说不知道
一说我自己都吓一跳

{:6_187:}{:6_187:}色即是空 哈

关智敏 发表于 2012-5-28 18:40:52

G-Venation 发表于 2012-5-28 14: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是你想看、把最后面一个字看错了~~

{:6_188:}没有!

阿拉看城市 发表于 2012-5-28 21:25:14

:)

朵朵葵花向日开 发表于 2012-5-28 22:32:47

收年票费?讫今为止看到老卢最坑爹的主意了。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2-5-29 18:59:02

财政支出啥时透明了?都那几个人围在一起切的蛋糕,小金库是怎样形成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市场经济手段破解汕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