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之旅海丰县可塘镇罗山庄厝乡
本帖最后由 火★龙★果 于 2012-6-18 15:22 编辑今天天气依然晴朗,与狮友颜招林约好一起去罗山庄厝乡了解当地拳术罗山拳种,罗山庄厝乡一个很小很偏僻的村庄,但是在这里出现了海陆丰著名的南拳大师郭转,海陆丰著名南拳大师郭转(1720——1790),海丰可塘罗山庄厝乡人。清乾隆六年(1741)只身往南少林学艺,被至善禅师收为少林俗家弟子,郭转先后两次入寺,第二次同在寺中的还有可塘下达村王铁手、汕尾城区东冲镇石洲村王绍良、陆丰西山曾埠胄等八位。1750年八弟子奉师命下山收复被外界侵占的少林寺庵并回乡开拳馆广收弟子。(稍后我再解释为什么郭转师傅要再次上南少林)今天我和招林踏上了这片土地一路我和招林一边谈罗山拳的文化,不久我们到目的地,先在路口照张相然后进乡了,哎呦遇到一位老者踩着单车载一大包东西先去乡里逛找个舒服的地方休息一下,在凉爽的树下坐了一会儿突然发有一座祠堂走上去看了一下写着郭氏宗祠我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去一看终于找到了狮馆三个威武的大字啊太有历史意义了,火龙果留影,然后参观一下郭氏宗祠我和招林得一结论这个狮馆和宗祠应该是新建的于是我们去乡里找老头家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我走上去友好的向老人家找个招呼然后讯问,老人家的答案让我们无奈,我们只问他贵乡的狮旧址在哪?他竟然说你们不用去了,我们乡只剩下10几人家,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和老人家道谢,我和招林又跑到新的狮馆的附近找找终于被我们找到旧原来旧址是郭转的故居忘记拍了就在百度一下搜索到了走进去一看破旧的狮头估计这狮头起码有了20年了很有历史意义的味道这石碑有很多古时候的文字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说不定是郭转的武功秘籍,哈哈!然后留影去乡里随便逛了一圈这样的环境怪不得只剩下10几户人家然后和招林在这棵百年老树坐着总结一下这次的活动和心得,突然看着天气不再是依然晴朗于是开车走了去你家镇哥的公司坐顺便看望一下汕闽人和小关那几个人,到公司看到网站的同事在忙,镇哥也在忙(没和镇哥打招呼就溜了,没礼貌),和他们几个说了一声溜了。结束海陆丰之旅的罗山庄厝乡站!(更多精彩请往下面的回复看) 话说郭转为什么要再次上南少林学武呢事情就在这里发生了,郭转在回家乡途中经过现在的陆丰东海乌坎,要过渡时,渡船已开出去了,郭转因回家心急就施展绝招双飞燕跳到船中,当时郭转跳到船上,有一位老者武术也是很高强的,要上岸时老者已抱着两个孙子跳到岸上随后郭转也跳到渡上岸后,便和那位老者一起到家家中进行交流。在老者家中有一把交椅,老者就坐在交椅上被郭转用脚抬,郭转用脚抬两下都不旋转,反过来郭转坐着被老者抬,老者用脚一抬郭转转了两圈,郭转认为强中还有强中手回到家中在途中的巧遇之事向父亲和各位兄长说起,大家一致认为学武要精,才能有所成就必须让郭转再去南少林学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即时重范南少林,因此家里卖掉十目田地,凑足盘缠让郭转重返南少林深造,又经过三年的苦练,郭转的武功已达到另一个新境界,至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郭转学成武学后,创立义兴馆广收门徒,传播南少林武学,并设立义兴堂跌打馆,行医济世,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敬重和表扬。郭转凭借自己的高程武艺和聪明才智和南少林的拳术精要融合海陆丰武术文化,进行演变自家的拳术36套,棍术10套,又因为郭转是罗山约人,这一拳种又称为罗山拳。 庄厝乡是不是姓庄的多啊? zxc1125 发表于 2012-6-18 0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庄厝乡是不是姓庄的多啊?
是啊!也有姓郭的! O 时道多变 今日唔是当初 人道又如何
向汕尾"三打"办强烈举报:汕尾中国电信的不法行为。
http://www.swsm.net/thread-77772-1-1.html
联名一百人到法院告汕尾中国电信
http://www.swsm.net/thread-77930-1-1.html
海丰县可塘镇罗山庄厝乡一带,为东溪流域的渔米之乡,自古水陆两利,早于唐宋时代已有聚落群体,形成了岭东驿道必经的罗山约。 海陆丰背山面海,介于惠潮要冲,明末以后深受倭寇峒贼、南明勤王、三点会结社、乌红旗械斗等武事的侵扰,百姓为保家防身,形成了学武竞技的风气,渐而出现各种武术流派,此后行家据其特点编有顺口溜:“罗山打马、圆山吊打、笏口桩步、青塘弓步、南涂滤肩、叶添龙肩、万仙双剑、三脚虎车手、八万周吊艮、蔡厝围硬马、林田心直马、刘阿梅吞吐、北门七寸金、马德新风吹柳、溪角山阴阳手。” 其中,罗山拳以其以小打大、以巧制拙、灵巧绵密、刚柔相济的技击特色驰名较久,传播最广,乃至今天由其流传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以南拳及跌打伤科传世的“义兴堂”、“存义堂”、“本义堂”、“乐生堂”、“志安堂”、“广安堂”、“乐安堂”等仍然名师辈出。 罗山是闽粤古道的必经之地,唐宋时代曾经存在过墟集,明清时代泛指由圆箖至白沙48村组成的罗山约。到了近代,它却成为名扬海外的少林拳种称号。一切缘起,都是罗山庄厝村郭转师傅打出的威风。 罗山是闽粤古道的必经之地,唐宋时代曾经存在过墟集,明清时代泛指由圆箖至白沙48村组成的罗山约。到了近代,它却成为名扬海外的少林拳种称号。一切缘起,都是罗山庄厝村郭转师傅打出的威风。 {:5_142:}可塘我就去过一次。 家风传承是一代宗师的精神元素。庄厝村顾名思义姓庄,后来改住郭姓,但村名依旧。话说明代嘉靖年间,郭转先祖隐涛公从潮阳桥仔头村迁居海丰金锡都郭厝埔,传至五世郭冲岳时仍然家门贫寒。有一夏日,郭冲岳往石塘都郭厝寨与庄厝村一带的田园牧鸭,时逢大雨,他就近到了庄厝村一户叫庄德万的财主门口避雨。当时,庄家的命理先生看中了郭冲岳的旺福相貌,建议主公适与女儿。于是,郭冲岳成为庄姓女婿定居庄厝村。后来,庄德万率家眷迁徙海丰县城龙津溪西建居(今笃志围村),郭冲岳留下来开枝结叶,生芳声、辉声、御声三子。御声传下十位儿子,郭转为尾子。郭姓后人仍不忘感恩戴德,把落地生根之处一直称为庄厝村。 此后,罗山拳的传承不受姓氏限制,以三步推与亚字拳为入门,历经几代传人的修炼,逐步形成了步稳、拳刚、势烈的武术风格,尤以适于连环攻击、灵活运动的罗山一百零八步(八卦顿)最为著名。2010年12月,“香港罗山派张文声国术会”组团回到罗山寻根会亲并进行武术交流,让罗山拳在传承的方向上增添了一种新兴的激励情愫。
但愿以后,他们的徒子徒孙能在武德尊崇上提升罗山拳的地位,不断完善谱系与技击认识,不断发扬光大。
陈宝荣 发表于 2012-6-18 0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后,罗山拳的传承不受姓氏限制,以三步推与亚字拳为入门,历经几代传人的修炼,逐步形成了步稳、拳刚、势 ...
你也会罗家全吗?{:4_102:} 火★龙★果 发表于 2012-6-18 0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也有姓郭的!
基本都是姓郭的,很久之前是姓庄的人住了,后来他们慢慢搬走了,姓郭就进来住了 好激动啊,竟然看到了我生活了20年的家乡,现在我的那个家乡大多数人基本上搬出来住了,如果你们有兴趣想了解罗山拳的话,也许我可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几个老头。想当年,罗山拳是多么出名,我的家乡是多么热闹,特别是廿月二十五日,公王庙做戏,鞭炮声、锣鼓声、听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一切都变荒凉了。想不到才一年没回家,那个祠堂也变得我有些不认识了 信不信由你 发表于 2012-6-18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激动啊,竟然看到了我生活了20年的家乡,现在我的那个家乡大多数人基本上搬出来住了,如果你们有兴趣想了 ...
哈哈原来是你罗山人,终于又找到了一位,你加我的QQ690480533,我们互相交流交流! 南少林寺是南派拳术之正宗,他吸收我国各家拳术之长,其风格特点既长于手法,又善用腿法,故被誉为“南北合拳”。由于南少林寺拳术的发展及传播迅速,清王朝以“少林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派兵围剿,黑夜重兵包围了福建少林寺,四面纵火,意欲一网打尽,在寺的和尚只逃出五位武功高强师兄弟,后称“五祖师”,因郭转等八师兄弟已经师满回海陆丰执教,幸免此灾!但清王朝大破少林寺后,为了斩草除根,特派高手红眉道人率众高手追踪到海陆丰,以武林界的比武为名,发下武林帖,约定公元1789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在汕尾关爷宫戏台比武,比武当时就由当地官员作公证双方签生死状,并且比武是不能带凶器和暗器,但上午比武时一开始双方经公证人搜身。双方都没带凶器都是赤手空拳,上午比了十多个回合红眉道人觉得武功不敌过郭转师傅,心生毒计向公证提出暂停午休,当时郭转师傅也认为这是援兵之计,一时间也没有办法之一答复下午再比武。下午再比武时红眉师傅明知道自己无法取胜,就在自己的手臂暗藏下过毒药的凶器三角手扣,野心想打死郭转师傅,所以下午上台的时候比了几个回合,郭转就使出罗山拳绝招右脚飞燕,红眉师傅用暗藏的毒三角手扣挡住郭转师傅的右脚,郭转师傅中招了,就受伤避开,紧接着红眉师傅就要去掏郭转师傅的胸脯展示一下微风,但是郭转 师傅忍着疼痛出随着出左脚霹雳一声横拳贯打,红眉师傅嘴巴的右边被郭转师傅的左脚击中裂开当场死亡,当时郭转师傅右脚就肿了起来,自己慢慢走下台下来,家乡人就把他抬回庄厝乡,经过4个月的陆陆续续的治疗,无法治愈毒药攻心,无法救回性命,4个月离开了人间,享寿七十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