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官窑瓷器。现收藏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单位——汕尾市收藏家协会沉积文物藏馆。明代永乐时期的鲜红釉青花描金缠枝花蒜头口绶带耳扁瓶,高29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7.2厘米(见图一立体)。
瓶小口,形如蒜头,短颈,扁圆腹,小足外撇,玉璧形底。蒜头口至肩以绶带形耳相连,腹两侧各饰一脐状凸起,凸脐上绘花朵纹。胎体细腻洁白,釉面光润平净,釉色白中闪青。通体在鲜红釉底上用青花和描金绘画,其蒜头口绘莲花纹,腹部满饰缠枝花纹吉祥图案。纹饰布局精致巧妙,整件造型端庄精巧,其隐含的异国风情,来源于十三世纪的西亚文化,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见图二口部及绶带耳)。
欣赏一:具有异国风情多姿秀美的器形。中国陶瓷自唐代开始,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频繁往来,陶瓷器大量地流传海外,一方面它对亚洲国家的陶瓷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摹仿中国陶瓷之风一时兴起,今天见到实物的有日本仿烧唐三彩,朝鲜仿烧越窑青瓷,到了宋代这种影响更加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在对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因素,唐代凤头壶、牛首杯等等器物可以看到这种迹象。明永乐宣德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每次都携带有大量的赠物和供交换使用的瓷器,瓷器大量地流传到东南亚和西亚地区不少国家。聪明智慧的景德镇制瓷工匠,以交换宝物之中汲取外来文化做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永乐宣德瓷器传世品中不乏看到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西亚地区特色的造型器物,有的造型或纹饰与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器物一样,有的在造型或纹饰上稍加改变,这些瓷器今天已被视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中国与西亚地区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人民友好往来与贸易交往等问题不可缺少的实物依据。永乐宣德瓷器吸收西亚地区因素的有以下九种器物,它们是天球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洗口如意耳扁瓶、执壶、花浇、鱼篓尊、折沿盆、盘座、直流壶和扁壶。它们有的摹仿陶器,有的摹仿黄铜器,有的摹仿金银器,以摹仿黄铜器的较多。这件蒜口如意耳扁瓶其形如西方伊朗金银铜器的扁壶,此种瓶式元与明初均未见过,属摹仿西亚地区器形烧制的;以两面画缠枝花纹,所画图案纹饰也具伊朗特色(见图三侧面)。
欣赏二:绚丽多彩的装饰。永乐时期景德镇创造成功色调纯正的鲜红釉。色泽鲜艳、匀润。在此之前,陶瓷领域还没有一件色泽纯正的红釉瓷器。成书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王世懋撰《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贵。” 永乐时期,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这件扁瓶,器型胎薄体轻,造型规整。永乐红釉系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呈色稳定纯正,一改元代的暗红色调为鲜艳如初凝的鸡血红,后人称之为“鲜红”、“宝石红”等。永乐红釉,色泽鲜红,红色鲜明均匀,釉层瑩润透亮,尤如初凝的鸡血,《景德镇陶录》载;“永乐鲜红最贵”之说是对永乐红釉的最高评价。永乐红釉都为官窑器,当时产量较大,但流传下来不多(见图四鲜红釉特写)。
在鲜红釉上用青花装饰,是永乐时期瓷器的又一创举。青花瓷器从元代烧制成熟后,自明永乐开始,又出现新高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以其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青花发色浓艳、造型种类多样和纹饰精致优美而享誉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又称“苏尼勃”)钴土矿,因含锰量低,减少了青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火候下,能呈现宝石蓝的色泽。也由于含铁量高,往往在青花部分出现黑铁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被视为无法模仿的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本馆所藏的这件明永乐鲜红釉青花描金蒜头口绶带耳扁壶,此器成型工艺高超,器物圆正规整,在红釉地上用青花装饰,又在轮廓上描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高贵无比(见图五青花描金特写)。
欣赏三:富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时限。如意耳扁瓶的最初目的是针对中、西亚阿拉伯地区出口、赏赉,从其器型结构来看,并不适宜汉族日常使用。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中才会适应并逐渐将其做为观赏性瓷使用。正是因为用途不广,这类瓷器在明朝历史上制作时间并不很长,根据现有世界各地所藏传世品以及景德镇御厂发掘出土表明,宣德之后明朝历代不见如意扁瓶制作。直到清代康雍乾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兴旺发展和出于宫廷摆设需要,曾有大量的仿制。可以推断,该器制作时间大约起于永乐三年左右、郑和等第一次出使西洋诸国之准备期间,终止于宣德八年即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诸国返回(如果宣德帝对其青睐,则制作年代可适当延伸下限),制作时间大致30年。之后,海外贸易逐渐衰弱,以及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役”使得明朝不再风光,与匈奴关系紧张,导致这些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主要针对阿拉伯地区的官窑贸易观赏瓷不再持续制作(图六底足)。
欣赏四:接口处是鉴别永宣扁瓶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特征。永宣和清三代都有类似扁瓶制作,不同的是:永宣为上下接口,接痕在中间腰部;清三代为左右接口,接痕在侧部。永宣扁瓶无论哪个时期,扁瓶接痕问题都存在,特征也很明显。如果器体上釉不理想,可导致局部接口露胎现象,虽然类似扁瓶较少。即使修胎完美、施釉理想的如意扁瓶,用手抚摸依然能明显感觉到接口突出部位。如果角度得当,可以直观接口部的突出现象(图七接痕特写)。
这是一件真、精、新、罕见的官窑瓷器。除了欣赏它的艺术外,也应该欣赏它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等。 (作者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职业艺术品鉴定师、汕尾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