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21日,本报刊发了《吴紫骊在红草调研时鼓励企业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的报道,笔者以为,吴市长的鼓励非常切合汕尾实际、及时务实!
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完全符合汕尾的实际。这个“实际”,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汕尾市区、各县城镇和重点镇周边几乎都有充足的郊野土地,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有足够的空间。二是随着汕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汕尾市区、各县城镇和重点镇原有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休闲栖息、运动娱乐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多建设几个公园,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休闲栖息、运动娱乐的场所。三是汕尾虽然经济还比较落后,但生态良好,建设郊野公园是扬汕尾之长,用绿色点燃汕尾的亮点。正如吴市长说的:“穷的地方要想一些办法,营造一些亮点。郊野公园建设可以让政府得到好环境、企业得到好形象、市民得到好去处”。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它对改善城市环境、树立城市美好形象、营造城市亮点、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是当前我市各地城镇群众关注的话题之一。时下我市城镇群众性健身运动热潮阵阵,每逢早晚,在市区和各县城镇,都可以在公园、广场、路边看到群众运动休闲的场景。在市区的奎山公园、慈云山公园、健身广场等地,早晚时间都被运动的人群占满,还有很多群众苦于公共场地的不足,哪怕是路边夹窄的地带,也成了他们的运动场地。在海丰县城,群众早晚在路边运动的场景也随处可见。偌大的一个县城,除烈士陵园、文天祥公园、县府门前广场和体育场外,其他地方很难找到上规模的适合群众开展健身运动的场所。由于城里的公共空间不足,很多爱好健身运动的群众另辟蹊径,向海丰县城北面的大云岭山“进军”。山里本无路,被喜爱运动的人们踩出一条条路径。热心公益的人士随着跟进,出工出钱出力,沿坎坷不平的山路筑阶而上直至山顶;山里本没有体育场地和器材,群众自辟场地,把双杠等运动器具搬到山上。爱好运动的市民有的还带上空水罐,在运动结束后,满满装上山泉水带回家,这成了大云岭山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此可见,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群众是热切期盼的!如果当地党政重视,搞好规划,大力扶持,引进企业,落实建设,集资种上优质树木、建设亭台,海丰县城的大云岭山,完全可以建成一个风光秀美的郊野公园,成为海丰县城的又一处亮点。据悉,当地党政规划在城南龙津河旁的郊野之地建个公园式广场,这也是得民心之举,但人们盼望能早日看到“现实成果”。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的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专章阐述,向全国人民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建设美丽汕尾,势必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正是建设“美丽汕尾”的举措之一和重要体现。笔者以为,在现时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这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公园建设,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它涉及国土、规划、城建、财政、园林、企业、村民等方方面面,惠及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关系城市品位和形象,其涉及面之广、建设工期之长,建设资金之多,建设难度之大,是难以言喻的。要解好这道难题,没有一批“仁智务实、目光长远”的有识之士共举,是难成其事的。在我市各地,已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公园规划了,但后来公园用地又被缩小了;有的公园的建设用地是定了,但后来却被宾馆、楼盘挤占了;有的公园大体上是建成了,但由于缺乏后续工程和配套、没有想一些办法让公园“活”起来而导致利用率不高;有的“公园”是建成了,但却在企业的围墙里。因此,如何保持公园规划的确定性、公园的公益性、城市发展的前瞻性和建设的沿续性,并不断加大投入和设施配套,防止出现功能性变异等,这些都是开展公益性郊野公园建设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建设公益性郊野公园,吴市长已明确提出了要求,关键还在于各地各有关单位的执行和落实,我们热切希望各地各有关单位切实行动起来,为扮靓汕尾、为民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块宝地而动脑筋、想办法、尽份心、献份力!
愿我市各地建成更多更美的郊野公园。(来源:汕尾日报 李振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