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3-7-30 17:53 编辑
我2010年7月28日《戏“吊”》一文出来后,水良开始是转载了我的博文,并在原转载文章后陈思楷评论下面“博主回复”说:“郑主任说的没错,他这是给我面子的了。”不过临天亮时,他自己又贴上了《天下奇闻:死人给活人写悼文》一文。我就纳闷了,为何我委婉表达了期望水良“摒弃旧文人情趣,多往公共知识分子的方向提升”的意思,怎么我就成了死人了呢?而且,我用的是“戏‘吊’”,是半调侃的方式呀!
之后,水良为此患了“流行性感冒”,时不时心病发作。比如,他以诗词形式,连续写了《十问某君》、《记者节感言》,含沙射影地攻击我,我在后面跟帖作了点评,水良则跟人说我“小郑看了大加鞭打”,问人“知道原因吗?”(【见嚣尘(陈绵钦)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a3dd540100mbyu.html】于是我又跟帖回复他说:
梁老,还是小郑来替您回答,请以“戏言”姑妄听之:
所谓“大加鞭打”,当然是指小郑在你博客这几首诗后的几句跟帖——
“古有‘诗可以怨’之说,今有‘愤出诗人’之语。委屈不小、芥蒂很深的时候,看来也大有助于诗思也。只是,‘芥蒂’是源于哪条道道呢?
有些东西,不是一来意气就可以随笔亵渎的。尧舜终究是咱们人的祖宗,祖宗总是希望后世子孙多说人话、有点人的追求的吧,包括不口是心非地写写‘苍生疾和苦’。如果以为说了、追求了、写了却‘无效’,就判其为‘王婆’之类,恐怕不是正常的用心。
‘可怜此日犹放火’,是也。何止网络,现实中,也有不少‘现拉现吃’的角色,哪用得着‘生火’!哈”
这“鞭打”,打来了什么呢?打来了梁老的《十问某君》(蒙他手下留情,现在暂时仅放出来一首):
可怜才德辱师门,利欲熏心已丧魂;
问君良知存几许?村夫最爱扣屎盆。
小郑真的好怕!幸好我“鞭打”得其实不重,若再打重些、深些,打出让人对梁老“一览无遗”来,“问君”不知更要问出什么罪来呢!
都怪小郑吃饱了撑的,这么不谨慎,寥寥几句《戏“吊”》,“钓出”了太多的心结和东西!先是梁老说:“郑主任说的没错,他这是给我面子的了。”可当天天还没亮时,他又制作了《天下奇闻:死人给活人写悼文》的雄文,小郑一夜之间遂成“死人”。眼下,则是在“诗言志”中张弓搭箭,甚至要干脆扯下诗中“言志”的外衣,直截“问某君”了!只要心结仍在,说不定接下来又有什么“杀手锏”祭出来呢!
这倒让我对文字的功能多了一种认识:文字看来也可以是“诱饵”,它能够“钓”出知识分子来,也能够“钓”出别的种种来。大可佐证的,是小郑另一篇博文《读冷梅的一个回复》后面形形色色的跟帖,以及没有来跟帖的人形形色色的心思。
梁老啊,小郑究竟“钓”出了您什么呢?您究竟想被“钓”出什么才会心安呢?请您教教小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