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小议 陈治赠 看了海魂先生的表态,听到了汕尾报人的心声。记得2011年3月13日,《汕尾日报》首次刊载《陈炯明与教育》专题,有个民间组织一下子增订4000份。僅奉2012年6月14日给《汕尾日报》的旧建议供参考: 报纸分主版副版。主版副版中又有不同的分类,承担的责任不尽相同。主版即通常所说的头版,堪称报纸的门面。国内的报纸基本上是官办的,属官方喉舌。主版理所当然的是官方传声筒,按照固定的框格,千篇一律地传递权力的意志。充斥主版的不是政权机关的各种会议就是官员特别是上级官、主政官、权力官的政绩、公开场合的言行。头版头条中的“新闻”大都是一副上帝的面孔。头版中的其他各条,无不仰望着上帝的面色。改革开放后,禁固的传统思维有所松动,报纸的版面有所变革。但固定的框格没有也不可能突破。不知人们是否留意,头版说的和做的有太多的名不符实,久而久之,不少人对头版不感兴趣,有的看都不看,最多也是描一下大标题。倒是对副版有所关注。因为副版中或多或少透露着新的社会动态,展现官场、民间的各类趣闻、信息。要想将阅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必须在副版中落足工夫。 副版是否通称副刊?笔者不懂。但报社有个副刊部,是不会错的。聚集一大批各有专长的文化精英在副版中辛勤耕耘,大显身手,令报纸色彩缤纷,一扫头版枯燥单调的颓气。由此而论,副版通称副刊无可厚非。副刊的魅力世人皆知。其一,是当代文学名人的摇篮,鲁迅先生就是一例。其二、是长兴不竭的沃土,奇花异卉竞鲜斗艳。翻开副刊,社会势态淋漓尽致,民间苦乐令人触目生情,人文历史使人浮想联翩。但是,要想将副刊打造成长盛不衰的百花园,单靠报社的力量可能是捉襟见肘。年长月久,毕竟有江郎才尽之忧。而且,报人未必是全才,历史文化知识总有不足,社会活动又在瞬息万变。因此,应该借助民间的力量。专题约稿无疑是最可行的途径。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支持、鼓励青年人在副刊大展拳脚。这就要求办报人必须解放思想,突破禁固。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人们的兴趣口味各异。副刊不仅要有“快攴” 、“ 家庭便饭” ,也要有丰盛的“筵席” 。不能因为版面而限制文章的短长,而是应该按照专题的内容分期刊载。鲁迅先生是先有文章后有文集,如果要鲁迅先生先出文集后连载,中国就没有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