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是对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条件是: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这样的条件下,是让更多的贫困生可以参与评选,但没有规定更没有指定采取什么方式来评选国家助学金,因此,各高校评选方式各出奇招,但始终是考虑学生贫困程度的,着重倾向孤儿、单亲、优抚家庭、低保户、父母无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患重病特别是学生本人。那各高校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学生呢:谈话、察觉、贫困生档案等,但存在个别学生不愿意透漏自己的“隐私”或档案信息不全,导致学校班主任老师无法掌握其贫困程度(分为特困生、一般贫困生),另外,婆说婆有理,公讲公有道,这就是高校评选国家助学金为难之处。没办法做到绝对公平,只能相对公平(没有硬性条件,中职助学金只要是农村都享受,这样也不需要评选),更不可能做到平均(因为是资助更贫困的,而不是每个贫困都能享受)。最终,评选的方法就多样化了:在符合的条件下,要求班里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对待,班主任对院系评选出来 的特困生的特别情况讲出来,然后在一定名额下投票,也有一些同学主动提出要上台讲家里的贫困情况说出来(特别家里或自己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其实,评选方式是五花八门,很多高校负责老师反映评选前,什么方式学生都觉得可以,当评选不到,事后就反映不公平,这也是人之常情。这评选国家助学金是班集体在校园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每个人价值观不一样,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是不一样的,你很贫困很穷,但你会穿衣打扮,你会适当消费,因言行举止不当就给他人否决了。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投票我还是赞成的,除了投票本人也想不到更好的解决途径,投票之前,作一下自己的简单介绍也不为过”自己的表现,学习成绩,贫困情况“。但演变成什么贫困生演讲,个人认为,纯属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