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33|回复: 3

[地方志] 汕尾市旅游文化概述:厚重的人文秀区·辉煌的革命史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6 19: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宝荣 于 2014-1-6 20:05 编辑

                                 汕尾市旅游文化概述:厚重的人文秀区·辉煌的革命史诗                             

                                                                                                        陈宝荣

       五、厚重的人文秀区

      汕尾是一块钟灵毓秀,沧桑厚重的土地,特别是近代以来,更是英才辈出,在中国历史灿烂的星空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为旅游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人文景观。1991年2月,海丰入选广东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2月,碣石被列为“广东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6月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汕尾的人文初醒开启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境内留下了几十处丰富的文化遗址。秦汉时代,郡县几易,史料缺失,人文漫远。至盛唐时期,陈元光平蛮开漳,潮循两州确立,岭南驿道由福州穿越海丰到达广州,这时海丰的渔盐初开,商贾趋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人口、经济、文化均有了发展,公平、碣石、圆埔等墟集形成。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佛教禅宗大颠法师途经陆丰法留山建石室为庵,时称“灯光寺”,为汕尾最早见史载的古寺;宋宝佑五年(公元1275年),邑人林雷焕在大颠石室建书院及重建佛寺,今为广东著名的禅宗丛林,其“法留傍云”为陆丰八景之一。
      宋代,潮循两州人口剧增,各有六、七万之多,潮州通广府的驿道与其北面并行的潮梅循水道对称为“上下路”,海丰杨桃岭驿道关口擢为要地。宋熙宁年间,海丰设八都,人口达到27000余人。宋绍兴廿八年(公元1158),广东路转运使林安宅主持对包括赤石杨桃岭、大蹊岭在内的潮惠下路进行改造,此时赤石地区的羊坑寨、马头岭寨、金石寨、新城寨、下城寨已经建成,今形成汕尾市较为集中的古寨景观。畅通的驿道,加速了移民的进入,今海丰下巷的高桥、高桥井、谢厝井等古迹,为当时居民的文化遗存;陆丰碣石的“桂林”与“石屏”以及甲子的“登灜”等石刻为当时士人的文化记录。
      两宋的移民,加速了宗教信仰的传播。宋嘉定年间,道教南宗第五代祖师白玉蟾进入海丰莲花山炼丹传道,留下故迹与传说,今莲花山渡假村“龙须胜影”的玉蟾宫是一处依旧志传闻而建的纪念馆。这一时期出现的宗教建筑主要有赤坑长庆寺、城东东岳庙、梅陇莲花古庙、赤石天后宫、捷胜白石庵、甲子天后宫及西峰古寺等,今大多数为旧址重建,石刻文物依存。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高度发展的时期,实行府、州、县三级官学与书院教育的互补模式,有利于人才多渠道的培养。毕昇印刷术的普及促成蒙学教育范本的流行,随之大量出现的家塾、舍馆、书会等学习场所,为实现教育的平民化提供了先决条件。海丰开创科举与孔庙肇始的年代不可考,但初盛于宋代不容置疑。宋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海丰县令谭昉在县治东偏重建孔庙,余靖作《新学宫记》,为汕尾史载最早的礼制建筑。宋元和之后,海丰开始有士子登科的记载,出现了方邦基、林干、郭安仁、庄应祥、洪斗南、余梦璜、林履中、陈建中等邑人中进士入朝为官,为汕尾教化的先范。
      宋末,支援宋师的海丰人民深受元兵的危害,县治遭焚,人口骤降,全县仅存3299户11236人。元朝建立后,统治者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历经战火的洗劫,海丰城镇经济以及手工业严重萎缩,人文成就几乎为零。在元朝统治的九十余年间,倔强的海丰人民深怀民族遗恨,少有人在坟碑上镌刻元朝的年号。元朝之后,海丰进入人文历史的发展时期。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面对百业待兴的严峻形势,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业步入蓬勃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手工业及商业得以恢复,随之出现了诸如陶瓷业等许多新的手工业,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业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海丰知县陈规迁县署于大面岭东南麓。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知县郑源迁建学宫于新县署东侧,旧址位于今海丰县城人民南路,面积1850平方米,是典型的明代建筑群,虽历经修葺,但基本保持原貌。1927年11月18至21日,彭湃领导的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故学宫命名为“红宫”。其东侧原为明代社仓,清末为东仓埔,面积为22221平方米,1927年12月1日在此召开了庆祝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命名为“红场”。1961年3月,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学宫同一时期的重要礼制建筑还有东笏曾祖祠,今格局完好,保留有石鼓、石雕、木雕等文物,是民国时期彭湃任海丰县教育局长时创办的女子学校旧址。
      明代中叶,海丰农业发展迅速,市井繁荣,拥有“一卫”(碣石卫)、“三城”(海丰城、甲子城、捷胜城)、“七墟”(公平、东海滘、吉康、金锡、王化、赤石、鹅埠岭)的市集中心,工商业在广度及深度上都得到飞速发展。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出现了商帮,墟市划行分街,今上述古墟镇均保留有诸如茶街、布街、米街、盐街、鱼街等商业街市遗迹。特别是明成化之后,白银作为官府征收税粮的媒介变成流通货币,更是刺激了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以至万历年间投身从事工商业的人数众多,造成市场的高度繁荣,产生了一批有如“吴半县”(吴垣夫)、曾九连之类的地主富豪。这是我市境内现存万历年间明墓规制大、数量多的一个原因。
      明代后期,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旅游之风大盛。无论为官为民,都乐于遍历名胜,怡情山水。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大面岭、莲花山、观音岭等风景优美之处尽情游览,体会日常劳苦之外难得的闲暇之乐,触发了有意识的景点建设。明天顺年间,原福建参政吴高在编写《惠州府志》时考察了海丰县的人文风光,拟出了海丰“八景”。自此,海丰名胜古迹不断增色。
      明代,政府对民间信仰很少有强力的控制,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祗,反映在雕塑艺术上的生动活泼、贴近百姓,城乡庙宇大大增加。现存较著名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道合一的碣石元山寺,以其历史悠久、寺藏文物多而闻名东南亚。陆丰清云山定光寺,山地环境优美,殿堂气势恢宏,又是广东尼众佛学院,被称为“岭南一枝独秀”。汕尾凤山祖庙是粤东沿海居民崇拜“世界和平女神”——“天后圣母”妈祖的地方,这里建有目前大陆最大的妈祖石雕像。古建筑物另外还有海丰及捷胜的城隍庙;有大德妈祖、福山妈祖、长沙妈祖、龙山妈祖等妈祖宫;有五星祠、贻庆堂、刘氏宗祠、王侯堂等祠堂;有定光寺、华山寺、鸡鸣寺、云莲寺、金竹寺、云山寺、得道庵等佛教寺庙,为古色旅游的重要景观。这一时期,海丰的人文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一科三进士”(即明崇祯戌辰科的郑洪猷、林铭球、叶高标)的科举盛事,县城建成了“三大府第”(黄守谦府第、姚恭府第、叶高标府第)。
      满清入关后,实施了雉发令和文字狱,大肆屠杀汉人,激起了民族矛盾。在南明政权的呼应下,海丰的“反清复明”活动一度高涨,红海湾留下了郑成功勤王遗迹“后江平水”及郑祖禧庙。为了切断大陆人民与郑成功等抗清队伍的联系,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下达了惨绝人道的“移民迁界令”,变沿海为无人区,激起了苏成、苏利的抗清起义,留下了一批抗清遗址及英雄传说。“三藩”平叛后,康熙帝刻意弭平满汉歧异,大量网罗汉族士人,重视承袭中原地区的传统文明,尊孔崇儒,获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国力与声威达到鼎盛时期。在清初四帝的盛世中,政府鼓励农垦,废除圈地令,促进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为提高。同时,社会经济的飚升与物质条件的优裕,使清代人口急剧膨胀,蕃衍速度为中国千年来所未有。为平衡人口发展,在清政府鼓励的“湖广填四川”、“出口闯关东”等运动中,中原人口出现了向岭南地区移民的第三次高潮。偏隅一方的海丰地广人稀,支持了新移民的落户生产,以至析分了陆丰县。新移民的增置,带动了新一轮兴建村寨的热潮,留下了陆丰石寨、新寨;陆河墩子寨;海丰千秋塘寨、新厝林寨等古寨景观,今大多数保留完整,为重要的古村落文化遗产。
      这一时期,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下,海丰建成“王坣”,为今东关联安围的前身。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广东总督鄂弥达主持加固“王坣”工程,并在坣上奏建“风神庙”,今为研究古代潮灾及海堤的历史见证。农业与水利的发展,以及路桥建设的增加,促成了人民安居乐业。海陆丰出现了新兴手工业发展状况,尤以陶瓷业、矿治业、制盐业最为迅速。公平新墟扩至24条新的商业街道,以海丰为例,出现了杜塘、梅陇、青草、青坑、田墘、后径、羊牯埔等新兴墟市,市井出现了经营汇兑、存款、信贷的票号。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这一时期书院学馆遍布城乡,出现了有如海城联桂书塾,公平翰林书院、捷胜碧梧山房、赤石润英书室、梅陇东斋义学等书院建筑,出现洪晨孚、黄世耀、黄易、黄智略、佘圣言等一大批乡贤名宦,留下极为丰富的人文胜迹。
      清代下半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又土地兼并严重,捐赋沉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封建王朝逐步坠入没落的深渊。特别是近代以来,政治黑暗,国家受辱,海丰人更以先知先觉的忧患意识,奋然投身于拯救社稷黎民的斗争中去。1911年起,海丰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陈炯明带领一批海丰青年参与辛亥革命,创建了粤军,创造了“漳州政绩”,改组了中国致公党,同时扶持了一批海丰留学生,造就了一批精英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海陆丰进入革命与文化的“火山活动期”。在中国革命的黎明时刻,彭湃、李劳工、张威、李国珍、杨其珊等为代表的英雄群体登上了中国农民运动的政治舞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彩重笔的光辉篇章。接着出现的陈其尤、黄鼎臣、钟敬文、丘东平、何白涛、马思聪、温元宁、马采、郑思群、杨成志、赖少其、柯麟、彭仕禄、陈克复、彭实弋等许多海陆丰籍的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灿烂星空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留下一大批丰富的人文资料。他们或为民主革命,或为社会人文,或为自然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感动中国。
      今天是重视人文开发和名人效应的时代,把汕尾古今名人故居及与之相关的遗址开发与保护起来,以家乡名人的事迹及其精神教育后人,对提高汕尾旅游的知名度,弘扬地方光荣的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辉煌的革命史诗
   
      海陆丰是“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烈士的故乡,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海陆丰在地理环境上,界乎潮惠之间,背山面海,又山多田少、洪涝风灾频发,且屡有土客相争,寇患时至,因而逐步形成了海陆丰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强悍民风及保家卫国的斗争特性。每当社会变革风起云涌的年代,海陆丰人总以果敢的气魄和独特的视角,登上历史舞台,咤叱风云。近四百年来,英勇的海陆丰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不断地进行武装斗争。封建时代,规模够大的农民起义主要有:元至正年间林子琪领导的农民起义,明嘉靖年间赖元爵领导的农民起义,清顺治年间郑亚长领导反清起义,清康熙初年苏利领导的抗迁起义,清康熙末年宋牛牯领导的农民起义,清嘉庆年间石成琏、李成玉领导的“天地会”起义,清咸丰年间黄履恭领导的“三点会”起义,清光绪年间洪亚重领导配合兴中会三洲田起义的大嶂山起义。
      内忧外患之后,海陆丰人在清朝自强运动的末期发韧。1908年,陈炯明与马育航、钟秀南、钟景棠等乡人倡办海丰自治会、戒烟局等,开始组织反清活动。陈炯明倡导“联省自治”失败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美洲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接着,海丰人陈其尤、黄鼎臣先后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为推进民主建国和统一大业做出了特别的贡献。这些前辈在海陆丰的活动过程中保留了一批有如“将军府”、“陈其尤故居”、“黄鼎臣故居”、“陈潮中学红楼”等史迹尚待开发。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彭湃、郑志云等人的鼓动下,社会主义思想在海丰迅速传播,海丰建立了广东较早的青年团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海陆丰人民参与了两次东征,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共地方组织,建立了农军,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海陆丰农民运动得以迅速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典范,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
      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海陆丰人民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策应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秋收起义,在红二师和红四师的协助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制订了中共党史上第一个土地革命法规,在中国
      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彩重笔的光辉篇章。在革命极其艰难困苦的年代,工农武装百折不挠地在农村坚持割据斗争,建立了红军四十九团,海陆丰成为东江地区及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全面抗战开始后,海陆丰人民与爱国侨胞迅即投入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组建了抗日武装队伍及东纵六支队,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救国;日本投降后,一批优秀的海陆丰儿女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当恢复武装斗争的集结号吹响之后,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应声成立,并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直至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彻底解放海丰全境。
      海陆丰人民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从大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的各个年代,从不间断地坚持斗争,从不间断地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队伍。在他们的斗争历程中,留下众多的革命旧迹和丰富的红色文物,现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海丰烈士陵园及海丰革命烈士纪念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湃烈士故居、得趣书室、赤山约农会旧址、陆丰县总农会旧址;还有红二师、红四师、东江纵队革命活动旧址和陆丰龙山革命旧址以及3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馆藏文物。这些演绎革命史诗的红色遗址,反映了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至1949年海陆丰两县解放期间,海陆丰人民的斗争历程,再现了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是我市开发红色旅游的珍贵资源。



该贴已经同步到 陈宝荣的微博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历史文化迷案:南汾石马的秘密
[三唯论点] “吴氏十八亭"何处寻
[城事报料] 陆丰东海镇8月2日发生碰撞护栏致死交通事故
[文化天地] 汕尾市旅游文化概述:厚重的人文秀区·辉煌的
[文化天地] 汕尾市旅游文化概述:丰富的南宋踪迹· 众多
[文化天地] 汕尾市旅游文化概述·独特的环境资源·悠久的

发表于 2014-1-7 1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不错啊,
发表于 2014-1-7 2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前几年联桂私塾的牌坊还在,现在已不知所踪,留下一座破厝桶,屋子周围做了停车场。可惜!
陈潮中学的红楼听说拆了?不知真假
发表于 2018-8-12 03: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