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毒第一村”的几点思考
陆丰上国内各大报纸头条了!陆丰再一次上央视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陆丰人,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一个怪象:但凡有陆丰上新闻的,多数都是一些负面的报导。如近几年“房爷”、“坟爷”便是陆丰所产。仅刚刚过去的2013年12月来说,就有陆丰法院协警被杀、陆丰女孩遭“人肉搜索”跳河身亡等骇人听闻的“头条”。有些头条固然有其偶然性,例如“人肉搜索”还有货车相撞等事件,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本文就不说了。但是类似于协警被杀,博社事件等,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对于这次的事件,我有以下三点疑问:
一问,“冰毒三吨,非一日所能制”。“制毒第一村”,是在警力三千海陆空三路齐围剿获得的“美称”。但数吨的冰毒,难道也是一夜间制成的?冰毒如此倡狂,省公安厅或许鞭长莫及,那难道各级地方公安局以及当地派出所,在之前就没有察觉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另外,村支书也在制毒行列,这也是本次事件的“亮点”之一。
再问,大家都知道中国那么大,仅县级市(不包含县)都有三百多号,能够以在治安等方面以“当之不让”的气势冲上国内头条的实在屈指可数。为什么就是陆丰?不是海丰、惠来,也不是不是梅州、普宁,更不是潮州汕头。这足以说明这个地方的独特。
三问,人口过万的大村,两成的人参与制毒。这数目可不容小视,相当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工厂了,所以一不小心就造出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冰毒。在这种歪象的背后,我们不禁反思:这么多的村民怎么就不出海捕鱼了,怎么就那么喜欢冒着防法的致命危险以作生计吗?再进一步,如果正当赚钱路明朗,谁愿意做着担心受怕而且随时可能落入牢笼甚至吃枪弹的行当?
对于以上诸多疑问,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笔者阅历有限,想法可能偏于实际,在这里还是权且把想法说出来:
关于第一问,主要涉及的就是当地政府管理的问题。毛泽东所说,没有不合格的群众,只有不合格的干部。地方出了如此大的问题,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长远的历史上看,陆丰这个地方(尤其是三甲地区),虽然从地图上看位置优越,但在行政归属方面,不管是过去归属于惠阳专区、汕头专区,还是现在的汕尾,都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偏僻之处。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冷落”,加之这里可是沿海活跃地区,所以就渐渐形成某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倡狂心态。民众如此,官吏亦是如此。
笔者认为,陆丰地区的官员行政效率低下、行政作风不正等问题,与当地治安比较乱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要想彻底地解决这一系列的乱象,首先就是要整治官场,摆正观念。显然,这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雷厉风行的执行力。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也不能漠视陆丰人存在着某些强悍的性格因素。依我所知,例如三甲地区打架时就经常用到出海打渔用叉具,手段极为凶残。腾讯今日话题(2014年1月5日)就指出:在博社村,参与制贩毒的蔡姓宗族成员实际上已成一个“帮会组织”,拥有自己的武装,敢于暴力抗法。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只有以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管制,我们的目标是使这种现象逐渐减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种“骁勇”的暴力倾向,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无疑,这种现状的改变,还有待时日。另外,村书记在制毒行列中的问题,直接说明了现行村民自治管理存在问题。
要在往后杜绝这一问题,整顿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希望各级政府,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深化改革之风盛吹之时,回应党的时代号召,抓好四风建设,逐步提高治理能力,注重自身的内涵式提升,推动治理体系的形成。整顿改革任重而道远!
第二个问,更多的是陆丰人身上的独特。我坚决不用褒贬不一、富有内涵的“神奇”二字。陆丰人的精神不是需要琢磨不定的,而是坚决地应该是值得正面颂扬的。海陆丰是红色政权的始发地。一个世纪前,澎湃烈士领导农民在这里建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以及近年影响中外的乌坎事件等。这些足见陆丰人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是宝贵的,这将是我们陆丰人在以后走得更好、更强、更远的精神资产和文化优势。我们继往开来的年轻一代,就是要乘着这样的一股强劲的“陆丰人精神”迈步前进。其中,改革开放以来,海陆丰人在出外经商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便是最好的诠释。
但是,物极必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博社制毒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当“敢为人先”沦为“无视王法”,当“首创精神”离开了滋养她的正当的土壤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就会变了味。而这个变了味的“精神”,就是我们今天屡次看到的负面的“陆丰”。
至于第三问,就是陆丰整个地区经济等社会大势问题。前面所提,陆丰位置优越,为何经济发展跟不上去?过往的就不说了,当前正值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期,陆丰人是不是应该学学兄弟海丰县的经验,对投资开工厂给予政策支持等。别人在发展,我们也不能落后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农业,宜农则农,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农业产业的升级,注重政策下乡、科技下乡、人才下乡,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陆丰市内有些乡镇例如博美镇种植白萝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那里的农产品常年销往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当地农民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另外,像博社村这样的海边乡村,渔业发展也是不是可以杀出一条血路出来?还有可口的海鲜,更是可以迎合市场挖掘出来.....
总之,经济发展是关键。只有有赚钱路了,人们也就安定心思走致富路。到那时候,就没有人想着去制毒了。另外,过去赚钱只能外求的观念应该随着时间而变化了。我相信,只要官民齐心协力,立足当下实际、立足群众利益、立足经济发展,政府多想办法,科技人员多搞试验,相关政策多加支持,群众多加参与,家乡的发展也是富有机会的。
以上所述,虽前文表现深刻的忧患紧张意识,而后文却逐渐乐观开朗起来。但这并代表实际的形势就变好了,相反,以后的形势更加不容放松。这是对政府执政管理的巨大考验,更是对陆丰人民的时代考验。我们要接受的是全国13亿人民的检阅。
人家说:家乡是自己怎么骂都舍得就是不肯别人说一句的。目前厦深铁路正式通行,海陆丰地区迎来境内第一条铁路,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形势也是富有机会的,这是一个发展的大好契机。我和广大陆丰年轻人一样,满怀信心期待新象到来的同时,更希望陆丰当地尤其是政府能以此为契机,常怀忧患之心,拿出该有的勇气,吸收社会各界的建议,带领陆丰人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社会文明路、经济致富路、人民幸福路。这一过程的到来,不仅是陆丰人自身实现发展的过程,也是重新擦亮陆丰良好形象招牌的过程,更是一改过往的负面形象的过程。
以上为笔者粗浅之见,望识者能者贤者指正!
癸巳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