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3403|回复: 6

[论汕尾] 掌兵者不想打仗,中国就没有內战(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23: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4-8-22 00:27 编辑

     掌兵者不想打仗,中国就没有內战(2)
              ———陈炯明的中国心(四)     陈治赠  2014年4月2日

    三、陈炯明为什么要放弃武装对抗?

     从粤军斗志上看。“6.16事件”后,旧道德的死尸确实曾严重干扰了粤军将士的信念,出现了将领之间不协调的现象。但陈炯明仍然是粤军的灵魂。1923年1月15日跟随陈炯明撤离广州的粤军有4万余人,不离不弃,不屈不挠,保持着团结一致的整体。粤军进退有序,证明陈炯明的统帅地位没有削弱。

     从民心上看。以商界为代表的广东人民,也始终支持陈炯明。粤军粮饷虽然欠缺,但不至于如当初征闽那样,捉襟见肘,欠饷经年。1293年1月至1924年12月,2年间,仅粤港商人就捐资230多万元(其中短期手票200万),而且承诺,将承担粤军扫除凶秽,挽救广东于水火的饷项。广东省议会甚至准备迁往汕头,并于1924年12月1日在汕头设立办事处作陈炯明的后盾。华侨特别是美洲致公堂群起而拥戴陈炯明,筹饷支持。国内各方代表也纷纷来汕,其中有方本仁的代表、广东商团、救粤联合会代表,湖南赵恒惕、福建周荫人、云南唐继尧的代表,都希陈炯明复出而主持粤局。

      苏俄顾问头目鲍罗廷,在1924年12月9日的扎记中记栽了广东人民对东征军的态度:“广东人民对孙的政府持强烈的反对态度”,“至于农民,他们把孙同陈的斗争看作是降临在他们头上的一种不幸。他们不再纳税,不把粮食卖给军队,最终拿起武器在某个地方从后面袭击部队” 。孙中山发出哀叹:北伐军因“地方官及地方绅士毫不帮忙,致令军到地方,铺户闭尽,人民跑清,令我无物可买,无夫可雇,行军上感觉异常困难” 。
   广东各界成立救粤联合会,旨在驱逐孙中山。

    从战机看。孙中山死后的广州政权,正出现分化,国民党元老派(史称右派)认为“孙中山本是共党领袖,今去世,共党人心浮动,若不趁此良机斩断广州共产党魔爪,则将悔之无及”,正在酝酿重建新党,“将中国救亡斗争进行到底” 。廖仲恺、许崇智甚至已与陈炯明达成协议,拟联合组成“救粤军”与蒋介石摊牌 。1925年8月,国民党广州政权内讧四起,廖仲凯被谋杀,许崇智被解除军权,胡汉民靠边站。粤军能战之师尚有4万。周荫人派出闽军3000人和4艘军舰及时助战,重庆的熊克武派出军队援助,也于1925年9月20日抵达粤境。

      从军事水平看。陈炯明白手起家,秀才统兵,战出威名。从淡水起义到今天,以弱胜强,经历了两夺惠州、三战河源、征闽、伐桂等重大战役,一身征尘,所向披靡。其战略战术,在当时可谓无人可以匹敌。何以面对手下败将蒋介石,竟然要解散粤军?

      这是因为陈炯明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如果说,广州的大本营是孙中山独家天下,那未,孙中山死后的国民政府,则可以说是苏俄操纵下的政治组合。军火和卢布源源不绝的支撑着这个政治组合去统一全国。而国共两党都希望夺取全国政权,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轻言放弃。陈炯明面对的不是简单的一支东征军,而是苏俄的举国之力和国共两党的联合势力。力量的悬殊显而易见。今天,陈炯明虽然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打败蒋介石的东征军,但很难在短期内战胜这三股势力。这三股势力也不可能那么容易打败陈炯明。接下来的无非是了无止期的持久战。内战何时了?

      内战双方为了什么而战?中国曾有一句经典名言,叫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针见血道出了内战的本质。

      孙中山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夺取天下,建立一个由他做总统的政权,因此,他无孔不入,一战再战。

     蒋介石执掌黄埔军校,迈出了继承孙中山的第一步。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北上离粤赴日之际,提前作出“临终遗嘱” :今后“革命大任,交黄埔军校同志负之”,奠定了蒋介石成为孙中山接班人的地位。蒋介石指挥第二次东征,既表示了忠实继承孙中山遗志,以报知遇提携之恩。执掌军事指挥权后,又有了向权力顶峰攀登的力量。蒋介石为维护继承权而战。

     苏俄对中国的控制志在必得,征服广东使之成为北伐的根据地,是在中国推行苏俄模式的先决条件。苏俄是在为征服中国而战。

      陈炯明从来都没有想要独霸广东,更没有想要一统天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民选的地方首脑。否则,他就不可能二次让已输得精光,一无所有的孙中山来粤,更不可能将“闽南护法区”交还福建,以及支持广西自治。但他一身征尘,为了什么而战?

     陈炯明是在为实验政治抱负寻找一点生存空间,因此,他主政广州之后,从没有去抢占地盘,扩张个人势力。而是倡言地方自治,实行裁兵简政,推行民主政治,致力于经济建没。他一生的希望都在广东,祈求能在广东,实践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救国之道,达到既能造福于家乡,又能造福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最终目的。

     孙中山的第一次东征,打闹了2年,其结果是给广东人民带来无穷灾难,遍地哀鸣。了无止期的内战,必将使广东成为废墟。陈炯明一贯主张爱国必先爱乡。如果连生于斯养于斯的家乡都不珍惜,还有什么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可言?如果今天连广东人民的死活都不放在心上,还奢谈什么明天的人间天堂?陈炯明不为争夺权力而战,率先放弃武装对抗,为了实现和平统一而作出了明智的选择。这是陈炯明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也是辉煌的新起点。陈炯明放弃武装对抗,是在顾大公忘小我,为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弃名利地位。一个曾经统率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陈炯明在仍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放弃了武装对抗,解散了军队,这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陈炯明清醒地看到了政党私有武装的祸害。因此,组建一个不拥有武装的民主政党——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会在旧金召开。会议通过了陈炯明起草的《中国致公党党纲》,宣告中国致公党成立。会议选举陈炯明、唐继尧为党的正副总理。1925年11月,陈炯明将退驻闽境的二万多粤军解散。12月27日,正式宣布就任致公党总理职。陈炯明放弃了武装对抗,组建了致公党,续写了更为辉煌的历史。他的人生更为完善、丰富。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陈炯明的名字与祖国的和平统一长存。

      四、军魂永存。

      1925年11月11日,粤军各部二万余人奉命集结云宵。部队军纪严明,阵容雄壮,虎虎生威。风传粤军被打败的谣言不攻自破。闽南百姓至今仍相信当时的说法:粤军集结休整。

      决定粤军命运的日子终于来临。一支威名显赫、战斗力顽强的军队自动解散,无疑是一吸引社会关注的大事件。令人奇怪的是,锐敏的记者仿佛都偶感风寒,嗅不到那悲壮的信息。而有关人物的回忆,似乎都不愿或者无法说及那心碎的一幕。也可能是司空见惯,不值大惊小怪。粤军解散那个场面,几乎没文字记载,甚至连解散粤军的具体位置也没留下。当年亲历其境者已难寻觅,好在民间仍保存着零碎的记忆:粤军大部队驻在云宵。云宵以及闻讯赶来拜会的漳州等各县父老已在等待日夜思念的老总。11月21日,陈炯明由黄强陪同,先抵云宵,与福建省长周荫人一同会见闽南父老。22日晚,陈演生从香港赶到,他带来“汉生隆” 的周转资金5万元。周醒南也赶来了,他带来了筹饷局的簿册,还有尚未拨出的10万余元。马育航、钟秀南、林虎、叶举、洪兆麟、钟景棠、翁式亮、黄强等三十多位战将,静静地围在陈炯明身边,等待老总的最后决定。陈炯明笔挺坐着,目视门口,抑制着奔腾不息的心潮不发一言。陈演生打破了沉寂,他只轻声说了一句“放弃吧,没有军队,咱们照样能为国为民效力”,热泪夺眶而出。陈炯明慢慢地站了起来,低沉宣布:明天全军解散!啜泣之声充塞了指挥部,几十双粗壮的大手,瞬间握成一团。

      1925年11月23日上午,天气阴沉,充满着寒意。粤军照常操练。早饭后集中在云宵郊外的一处偏僻山坡。陈炯明一身戎装,说了很多话,内容无法清楚,印象最深的是,陈炯明举手向将士行了一个长长的军礼,足足有几分钟。他高声宣布:粤军今天解散!然后脱下军帽摘下金穗肩章,高高举上头顶又轻轻放在地上。再向将士们鞠了一躬,抱拳高声说了一句:今生不能与诸位同生死,来世与诸位再作兄弟!然后转身大踏步走回指挥部,没有回头。他的背后是一片哭泣声。将士们满脸泪花,敬礼的手久久没有放下。

     各部回到营地,每个战士发了7—8个大洋。粤军名义上解散。但大部份将士不愿离队,由黄强带领,几天后由李济深收编。1926年1月,驻防高、雷的最后一支劲旅邓本殷部也为李济深收编,归陈济棠指挥。

     陈炯明缔造的粤军被抹掉了,但军魂永存!李济深部后来以粤军第一军为基础编为十九路军。一直不打内战。既不听从国民党,也不倾向中共。1932年“12.8淞沪” 抗战中为中华民族争了一口气。1928年至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八年,其部也称粤军。是黑是白,邓小平对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栢说了一句良心话:“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在怀念他”(见1982年9月22日《羊城晚报》第一版) 。然而,1934年10月,陈济棠“秘密让开大道”,中央红军始得逃出蒋介石的“天罗地网”,迈出了求存谋发展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

     内战,是国内政治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是政治人物、政治集团的最后一赌。发生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内,为争夺执政权而厮杀的战争,归根到底是政治集团及其政治人物成败荣辱的较量。他们孤注一掷,胜者王侯败者寇。不是留芳千古,就是遗臭万年。

     古今往来,最可悲的是那些在内战中献身的将土,哪一位不是曾经各自认可的英烈?当活着的胜利者封侯拜相的时候,为胜方而死的将士,留下姓名的多少能获得一份荣耀,让后人沾光。但喝彩声过后,特别是权力易主或者是改朝换代之后,也就光荣不再。而那些埋骨异乡无名的好汉,则永远成为孤魂野鬼。为败方而亡的官兵,尽管他们也是为追求信念而冲锋陷阵,不失为视死而归的英雄,但随着失败的领袖被踏入地狱,他们的亡灵也不得安宁,甚至子孙跟着受罪。倒是那些“失踪”了的勇士,一了百了,落得清静,永远离开了尘世间的困扰,既没有给后代留下血染的风彩,也不会给子孙惹下屈辱的麻烦。最可怜的是那些无法计数的草民,在战火中无辜惨死者自不必说,但在那热血沸腾的时代作出奉献牺牲的,又有几个胜利者知道他们是谁?在荣华富贵之后为他们叩头烧香?

       当后人从不同的政治观点描绘那些内战的悲壮场面时,无论如何要尊重一个铁的事实:倒在双方炮火下的亡灵,都是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谁说双方的将士不是抱着为真理、正义而战?当后人为胜利者献身的同胞高声喝彩的时候,又有谁为那些为因失败而不屈亡命的骨肉志奠默哀?

      历史总是在反复告诫后人:悲剧不能重演。中华民族的发展,只能是立足于自已的优秀传统,吸纳先进的人类文明,而不是照搬模式,照抄主义。主义是时代的一种时髦,甚至是一种愚民的手段。刺刀下推行的主义,始终充满着血腥。胡适就曾义不容辞疾呼:主义不能入宪!近代在中华大地喧腾如沸的各种主义,唱的无不是令人陶醉的高调,曾经引发无数的善男信女为之殉情。当天堂梦想最终被人间现实击得粉碎的时候,曾经捧为神圣的主义也就成了历史的笑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不能再为政治人物、政治集团的利益而互相仇视,再不能为了实现什么主义而互相残杀!实实在在的只有国家的和平、统一、建设,老百姓安居乐业。

    曾经四分五裂的欧洲,不同民族的国家,都可以求同存异,建立欧盟,制定宪法,联成一体。同根同源的炎黄子孙,为什么仍坚持天各一方?国共两党为什么就不能各退一步,淡化政党利益,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重?

    中华民族再不能继续维持两个中国了。如目前,以收复失地,恢复主权,抵抵御外侮为契机,作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实行第三次联合,组织一个联合实体,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的尊严,进而建立联合政府,以求国家尽早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祖国,国家繁荣富强,是陈炯明先生的心愿。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是历史文明还是黑恶势力
[三唯论点] 天地从来不造假 岁月无奈诉衷情
[三唯论点] 是民众固执 还是民生使然
[三唯论点] 请给部份底层群体留点谋生缝隙
[三唯论点] 鼓足干劲 迎接新的挑战
[三唯论点] 校园年年飘溢荔香 师生岁岁共享佳果

发表于 2014-8-22 00: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乱世之中,政治人物需要有明确的政治路线,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政治路线,显然更胜一筹。
发表于 2014-8-23 15: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4-8-22 00:24
乱世之中,政治人物需要有明确的政治路线,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政治路线,显然更胜一筹。


不懂.但成王败寇吧,未必陈炯明就没有明确的政治路线.
发表于 2014-8-23 16: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话就讲 发表于 2014-8-23 15:35
不懂.但成王败寇吧,未必陈炯明就没有明确的政治路线.

暂且不论成王败寇。台湾能从一党专制转变为全民普选总统的民主制度而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应该可以看作是孙中山1924年建国方略的成功标志吧。后话:个人觉得军政、训政、宪政这样的政治路线比同时期的联省自治、和平协商统一中国路线更适合当时的国情、更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2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4-8-23 16:51
暂且不论成王败寇。台湾能从一党专制转变为全民普选总统的民主制度而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应该可以看 ...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的所谓"建国方略",实际上是在推行苏俄模式。"台湾从一党专制转变为全民普选总统的民主制度"与孙中山风马牛不相及。
发表于 2014-8-24 18: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4-8-23 20:43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的所谓"建国方略",实际上是在推行苏俄模式。"台湾从一党专制转变为全民普选总 ...

所谓革命初期,经验不足,借鉴哪国模式为我所用,情有可原的;建国大纲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最终目的是授政于民选之政府,而台湾政府机构的设置、“总统”由台湾地区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等与大纲体现的思想是相吻合的。孙中山是政治家,以利益交换利益或牺牲某种利益是难免的;军政、训政、宪政的路线是死的,推行的过程有偏差,但能达到最终目的应该是成功的。
发表于 2014-8-26 00:14:4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