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汕尾市城区水产供销公司老职工宿舍 危房改造工程相关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汕尾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 汕尾市城区水产供销公司的前身为汕尾水产站,是1952年2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创建之初由政府将临海边的位置(东至市区二马路、西至大马路、南至辍鸟街、北至汕尾中学操场的范围)采用租赁旧厂房,收购自耕地、开垦荒沙地、公私合营等方式建设办公、水产品收购、分类加工的厂房、仓库及宿舍。现在所说的老职工宿舍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就是位于水产公司虾厂的熟虾车间位置。1986年政府拆建文明南路时从虾厂穿过至海边街,把车间拆剩下一大间木金字架支撑通梁的厂房,为解决当时公司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公司研究决定把旧厂房连同公司位于城区红卫小学与市建设银行之间的四间低矮老房改造成宿舍,分给15户老职工居住,由于国有企业改制、领导班子变换等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办理确权手续。 1995年10月6日,时任汕尾市纪委书记林成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洪辉主持召开《关于解决红卫小学“大班制”问题的政府常务会议》明确了水产公司20户职工住房问题按房改政策解决。 历经数十年风雨之后,受国有企业改制下岗的影响,企业无人管理濒临倒闭,这些老房屋也在没有办理房改手续的情况下给职工一住就是几十年,也一直没有得到正常的维修,每年台风来临都要组织人员疏散撤离,这种情况在过去的汕尾建市前可谓是比比皆是。2006年6月,经市城区质量监测站鉴定房屋属D级危房,十分危险,建议立即拆除。可严重负债处于关停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危房的修缮和改造,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城区水产供销公司经职工代表大会及班子研究决定后,打报告请示城区政府,决定在原址基础上转让给15户职工自行改造建设,并获得城区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批准,而且财政部门减少或免征了多项建设费用以示支持。(有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相关会议纪要及文件为证) 由于住在这里的都是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老职工,很大部分甚至是低保户、五保户,依靠他们自身经济能力也根本无法承担起住房改建的任务,在拖了5年之后,2011年3月,15户职工联名要求公司联系了开发商---汕尾市国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改变全家几十年住危房的现状,实现他们的“住房梦”。 为慎重起见,不留“尾巴”,不起纷争,市城区水产公司及15家住户还向汕尾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了办理土地确权申请,并经过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市城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申请。汕尾市国土资源局受理后于2011年6月7日贴出《通告》,并按照法律程序办理了15户居民的土地登记确权。(有汕尾市国土资源局的《通告》为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加快老城区危房改造为重要一项工作任务,为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市城区区委、区政府把旧城区改造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积极推进。在这个大背景前提下,为尽快让这15户住房困难户早日圆“住房梦”,15户家庭分别与协商合作的汕尾市国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改造危房协议书》,开发商本着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同时向市城区住建局、汕尾市规划局申请报建手续,但由于当时规划局领导班子变换以及有许多政策性规定还不完善,就像现在市区许多“小产权房”遇到的情况一样,规划局相关部门不予受理。在“上级危房改造的民生任务要完成、群众希望早日住上新房愿望十分迫切”的情况下,开发商于2011年底开始动工兴建改造了危房,在当今住房问题是许多穷苦百姓最大的民生问题的今天,通过合作改造的模式,终于在2012年底让几十户困难群众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楼房梦”。 至于后来发生与基督教会发生土地争议的问题,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教会以该土地解放前是教会的旧址为由提出复议,之前几届市委、市政府也进行了协调处理,并有了一定的处理结果。(有各级政府办公会议纪要、民族宗教部门相关文件为证) 需要指出的是,该住房改造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实际体现;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困难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加快老城区危房改造需要探讨的新模式、新方法;是汕尾市委、市政府、城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民生实事工程工作的一个实际范例。 解决了住房问题的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我们全家解决了重要的生活问题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改善民生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市城区水产供销公司老职工宿舍危房改造工程问题,我等老百姓感恩戴德! 汕尾市城区水产供销公司老职工 宿舍危房改造工程受惠的全体住户叩首! 2014年8月15日 (所有的相关证据材料及我们过去的居住状况资料附后,请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阅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