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9-1 14:02 编辑
我想起2013.10.14那天,一时兴起,写的一篇短文,汕尾的吃。联想昨天在三维论点中的长文,海陆丰生态农业之路。我想,两者关系太密切了。民以食为天。我们海陆丰人,叫吃,不喜欢称食。有一个优点。天生喜欢吃。有钱无钱吃是不能省的。可是,如今,我们的海鲜那么贵,而且海鲜安全吗。我们本地产的大米,蔬菜等等农产品无毒安全吗。特别是海丰。四大河流。黄江河、龙津河、大液河、赤石河,我看,用这些河水灌溉农作物,哪条河,您放心?四条河流出海口的塭田的鱼虾您放心?
不过,我这篇短文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吃
我几乎没有服药了,靠物理治疗和食疗。以后慢慢交流食疗。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我记得潮州菜很合胃口,海鲜为主,吃了尿酸高,我怕痛风,再不敢吃了。日本料理,好像不错,物美价高,那个很简单的寿司,紫菜和大米,应该是健康食品。少辣、少油炸的,可以多吃。那么湘菜、川菜我就不敢太亲近了。
以前多次去过北京,似乎北京菜南北交融,没有自己特点也是特色。上得场面的有鲁菜等,从我是病人来说,苏菜浙菜也可以,有些像日本料理,就是有点甜。闽菜接近潮州菜,比后者淡一些。我最怀念斋菜,那年带旅游学校学生出门实习,在陆丰玄武山大吃了一场,几乎免费的,我至今忘不了那位厨师。
我老在想,西北人干吗能吃干硬的食品,那个地方空气土壤都很干燥。难道西北风喝不够?我们广东湿润的要命,每天却要喝汤。这是笑话,别对号入座。那年去西安,吃早餐时,我说大叔来一小碗玉米粥,下点糖,大叔笑道,小广东佬,好叻。其实那个碗就像盆子。内蒙古的小碗奶茶好像我一次难喝下。豪爽好。
亲们,请别记恨我,我是世界人,中国人,我以前说笑习惯了。返回南粤。潮州菜名声在外,别提了。广府菜确实不错,吃在广州嘛。只是想起在广州读书时,食堂的白斩鸡和鱼头带点红色的,东江菜的酿豆腐和梅菜扣肉了得,以现代人来说,就是有些咸。这也难怪,古代客家山区,交通不便哦。
我们汕尾,在粤菜中是不入流的,那么,更有特色。广府菜、潮州菜、东江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加上比英语还难学,带有古汉语倒装句的土著方言,让你感到真正来临南粤了,底蕴不厚的海洋文化令人向往。我们的擂咸茶别具风味。耐人品味。海丰茶、陆丰茶、汕尾茶、油麻茶、菜茶各领风骚。
噢。最没劲的是那句;底蕴不厚的海洋文化令人向往。应该是;海鲜贝壳太多的海滨令人向往。最好吃的是,红海湾滩涂盛产的鱼虾螃蟹,半夜从海边运到香港,早上就是香港人的美味。最鲜味的是,儿时,从小蓮船讨来的鱼儿,一瞬间放进海滩烧火的砂锅,不用下油,那原汤原汁的鲜味儿,让你三世难忘。
最含情的是,文革期间,父母落难,我们不能在城里读书,只好读农中。我享受“百家饭”,同学们献上的佳肴是,新鲜的杂鱼腌制成的。和着番薯稀饭特好吃。后来下乡借去搞所谓渔业,在水产站顿顿马交鱼、金枪鱼,还有深海渔民从仓里捞起来的咸鱼。我今天还没有那么笨,要感谢这些让我吃了许多水产品的人们。
哦,别忘了,来我们汕尾,好好吃。
林地理2014.9.1
该贴已经同步到 林地理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