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0-5 11:54 编辑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大师 文/银华
汕尾是南国边陲,比邻港澳,历史以来是境外文化同中原文化交汇的前沿,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思想意识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敢为人先,勇于开拓进取的区域文化。涌现了钟敬文,马思聪,杨成志等大师和澎湃,邱东平等先贤。直至今日,在士农工商各个领域均是人才辈出。称人杰地灵一点也不为过。但积建国以来六十年创下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却比不上上世纪兵荒马乱的灾难时期。也就是说,今日的汕尾有出人才,有出富商巨贾,文士武将,却没有再出钟敬文,马思聪,杨成志这类光耀史册的大师。
大师故里,孕育大师的土壤依旧存在,欠缺的是励志的风气和彰显个性的环境。最值得争议的是当前的应试教育,一个孩子从踏入幼儿园开始直至高中毕业。最优秀的学生也只是能解答老师定出的试题。超出试卷的知识、学问无机会学,学了也没有被承认的价值。高考少半分就被无情的拒于大学门外,没有大学文凭求职就业都难。更谈不上去成为大师。
其次是社会包括家庭、学校缺欠励志的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不够或不正确。当前充斥于青少年视野的是歌星,明星。他们随时可以如数家珍的罗列出国内外一大串明星的名字,却不知道自己社区,街道出了钟敬文和马思聪;踏出社会,他们可以纵横商海,政界,但都缺少像大师那样心系族群存亡,为追求真理学问而甘守清贫的信念。须知道,没有博爱的高尚情怀成不了大师,没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成不了大师。居安思危,我们应有族群的忧患意识,一个不思创新的民族是悲哀的。满清王朝治国近300年,始终都停留在跃马横戈治天下的思维中,直至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破国门,才想到要师夷之长以制夷,晚矣!
敢为人先是汕尾人的品格,能不能在当前围绕应试教育指挥棒转的环境中,挪出一个空间让我们的孩子去自由彰显个性?能不能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劈一方净土去思考族群的未来?不要一再强调今日创造物质财富的多少和官阶别去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为像钟敬文,马思聪,杨成志这些大师,尽管生前历尽坎坷,甚至穷困潦倒,但他们对族群的影响,对国家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
淡泊名利,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