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4-10-31 13:17 编辑
红英 发表于 2014-10-31 01:03 
红英年轻时就毕业于历史系,也与导师做过几个不起眼的课题,只因相夫教子而来到贵地,度过余生。叶先生不用 ...
对红英女士的第三次回复 红英女士:
至今你是女流之辈不女流之辈,你是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作为文章被批评的作者,鉴于市民网很多匿名者,以开展海陆丰文史为名,为了达到攻击诋毁对方的目的,相互之间进行谩骂,侮辱人格的情况。故此,为了与你在网上开展正常合理的学术讨论,体现正常的学术讨论气氛;曾两次要求你,双方公开名字以示诚意,或者私下定时间地点见面,对你的三点质疑开展讨论,但你多次推辞,表示你不想用真名在网上与我讨论,也不想会面讨论我的文章。并且在没有拿出任何有力依据和论证之前,在网上要我回复,存在着强人之难。而且在所谓三点质疑的文章中,没有经过论证就一口肯定作者造假、杜撰、虚构。你说你年轻时就毕业于历史系。请问:你们学校没有教你在开展学术讨论时,尤其在批评对方文章时,必须先拿出自己的文章(提出自己的学术论点、论据)进行论证吗?你开口就说作者造假、杜撰、虚构。不但没有回复我的有关问题,并且发出威胁的口气。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正常的学术讨论气氛吗?你说曾与导师做过几个不起眼的课题,就是这样做的吗?
然而,在这种不合理不正常的情况下,我为了表示接受批评的诚意,我不顾忙碌的时间,在网上以公开的名字,回复你这位完全不了解身份的匿名者的诘难。你炫耀说年轻时没少见过几个中国史学界人物。但众皆有目共睹:我的贴文和行为言语,是以大专家口吻回复你的吗?我在完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而且在极其忙碌之际,放下手头的重要工作,认真地回答你的每一个诘难。这本是就是对你的一种尊重!
现再次回复你的诘难:
一、所谓没有勇气去面对和证实该联有误,还皇而皇之说引证百度这个那个。
就这问题,我已经明确说过。此联来源,当时是一位楹联界朋友提供的《古今妙联分韵集锦》一书摘抄的。并说,网上也可查到这本书籍和姚恭名字及其对联。试问这是造假吗?在再次回复时,之所以举出网上有关记载姚恭作此联的信息,目的就是说明我并没有造假。而你说作者乃姚兴泶,却没有引证姚兴泶作此联是出在那本书?只是引证百度这个那个的说法写出姚兴泶的简介。事实上,百度对于此联的确存在着两种说法,在现在的情况下,还不能说谁是谁非。因此我虚心地以商量的口气说:“我不敢说我的文章所有的内容都保障正确无误。但是,即使个别情节不符合事实,也不会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即使这副联不是姚恭所作,这只能是作者采用某些资料时不够审慎而出现的的纰漏”。然而,你在回复中,以大专家口吻总结所谓三点,将你的看法强加于我,硬要我承认造假!
二、第三点,叶先生不但一错再错,还睁眼说瞎话。自负的是红英么?我用叶先生海丰县军事志,兼核对靖海志。记载1634年,崇祯七年,冬,两道两将招抚刘香,被迫下船。反证叶先生文章所述,1635崇祯八年夏四月,姚恭陪同两道两将招抚刘香,被迫下船。一事有误。以叶之矛对叶之盾。无法自圆其说。还要红英提供证据?
答:此事我上文已经回复过你:“上述两处文章记述并不矛盾,也没有错!两件事都是记述同一个事件,只是发生在同一个月的前后而已”。昨晚,你又照搬靖海志记载崇祯七年(1634年)冬,两道两将招抚刘香。硬要证实你的正确,不接受我的回复。其实,靖海志这记载完全错误。招抚之事发生于崇祯八年(1635)四月初四。完全不是你所说的发生在崇祯七年冬。海丰县军事志《明灭刘香田尾洋之战》的说法与《明清名臣—姚氏双杰》说法完全一致,何来矛盾?所谓“以叶之矛对叶之盾。无法自圆其说”,只是你的一厢情愿。是你篡改原文硬要说自己正确,或者说你读书马虎而已。是谁“睁眼说瞎话”,不是一目了然吗?
历史事实是:崇祯八年(1635)四月初四,刘香在谢道山搭起五个大帐篷,洪云蒸见抚局已成,率潮州道台康承祖、参将夏之木、张一杰等将领和乡绅来到谢道山,准备接受起义军投降。刘香亦领着乘50艘战船而至,登岸在大帐篷中会见洪云蒸。当招安仪式举行之际,刘香卒然变指为伪招抚,挥手示意,帐篷内伏兵四起,挟住洪云蒸等下船。……其时山东监军姚恭恰巧回乡省亲,亦被挟持下船。迫于姚恭的声望,刘香对姚恭不敢怎麽样,翌日在海上将其放回。
三、对你所说的:“没姚恭于崇祯八年夏四月初招抚刘香一事”。我之前已经回复过你:所谓虚构姚恭故事,这只是你的猜想。事实也是有确属依据的。现在具体对你说,出处就在明末清初的海丰民间学者鹿境蔡皇勷《手记》。其中载:乙亥年(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初四日,搭五大厂在谢道山,而两道两参乡绅俱至谢道山,刘香率大船五十只至,登岸见道,慰谕已毕,卒然变指为伪招抚,即挟两道两参下船,尔时县中人民往观者千数,变起仓卒,践踏挨挤,几乎吓杀,幸不掳掠,而乡官姚心翼讳恭者,陪道参下船,次早放回”。这是“作者造假、杜撰和虚构”吗? 何况,你所说“作者造假、杜撰和虚构”,当即就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作为诋毁我的口实。综上所述,是谁在诡辩,句句以大专家的口吻呢?你瞧不起我没有关系,对我毫无影响!你既对我的文章诘难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涉及到我的私人问题呢?我的为人怎样?汕尾文化界的绝大数朋友都清楚,不是你的言论和极少数别用心者所能诋毁的。但我到现在还是认为:你的第二点诘问确实是对我的一种警戒,提醒我今后在引用资料时,必须要做到十分审慎,不能为了贪图叙述方便,将两件关联不紧的事混在一起记述。虽然这只是枝节问题,对全文主题和内容没有影响。只要在句中删掉“彭光远”就可以了。故此,不管你对我的态度和认识如何,我还是再次感谢你! 叶良方再次顿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