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州)汕(尾)轻轨,是广东省铁路网规划中珠三角与粤粤东的一条轻轨广东省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惠汕轻轨北起深圳,经惠州引入汕尾,全长175千里,其中深圳到惠州段全长约75公里,惠州到汕尾段全长约100公里。
深惠汕轻轨属国家Ⅰ级沿海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约20个车站,其中客运站20个,总投资200亿人民币。深惠汕轻轨将于2015年开工建设,约2018年5月全线铺轨贯通,约2018年底全线正式运营。
为了使深汕一体化、广东省政府讨论构思规划深惠汕三市城际轨道。
为了加速汕尾融入珠三角、预计由深圳、惠州牵头建设深惠汕轻轨、加快汕尾迅速发展、方便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市的联络、深圳管理。
助推海陆地区发展
加快东西两翼发展,是广东省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2006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召开会议,专门就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要求,为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深惠汕轻轨开通后,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会空前活跃,将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招商引资、对台贸易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对接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承接珠江三角洲、港澳台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并对临港工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骨干铁路线。长三角、海峡西岸和珠三角是我国金融、贸易、制造业和交通中心,客货需求旺盛。深惠汕轻轨通道将大大改善深汕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粤东地区与香港的经济互动,充分发挥经济辐射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被喻为“珠三角的桥梁”的深惠汕轻轨,联结了惠州、深圳两个珠三角区,把珠江三角洲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起来,形成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将对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优化产生深远影响。
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深惠汕轻轨汕尾段建成后,将扩大广东路网规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铁路出市通道能力不足,一度是制约广东铁路运输的瓶颈。为此广东省积极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着力打造6条出省通道,使珠三角中心基本实现与邻省重要城市4小时内通达。包括深惠汕轻轨在内的东部沿海铁路通道,将把珠三角地区与汕尾地区紧密连在一起。
深惠汕轻轨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汕尾在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有力地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惠汕轻轨与广深港高速铁路在深圳北站交汇,在汕尾版图上构筑全新的十字型高速铁路客运系统。届时汕尾将一举从全国铁路末端式枢纽变为重要枢纽城市,从根本上改变汕尾铁路交通状况,市民可享受到快速通达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列车服务。
站点设置
深惠汕轻轨起于深圳站,终到汕尾站。全线共设置车站约20个,其中客运站20个。从南到北依次为龙岗双龙站连接惠州轻轨在接入汕尾段
汕尾段站点设置
由南至北:深汕区站——鹅埠站——小漠新城站——鲘门北站——红草站——市区站——汕尾站
(原标题:深惠汕轻轨 汕尾市深圳管辖区深汕区设四站)(转自微信深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