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1-18 15:31 编辑
凭借潮莞高速全线开通的契机,振兴粤东名镇公平(上)
潮莞高速的惠莞段已通车,惠潮段正在加紧施工,2016年全线贯通。
潮莞高速是粤东西北山区中一条举足轻重的交通东西干线。尤其对汕尾市北部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广。它与深汕高速、厦深高铁、沈海高速平行穿过海陆丰地峡,构成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经济区之间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它打通了千百年来紧束莲花山区的瓶颈。客家新县陆河从此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尴尬,海丰县却摆脱了高铁和轻轨暂未在县城设站停靠的困扰。海丰县和陆河县因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潮莞高速经过粤东历史名镇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公平镇发展的种种困境即将迎刃而解。公平镇的社会经济如虎添翼再次腾飞,进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广东海丰公平,历代繁华商镇,今世服装重镇。唐朝始建集市,至今一千二百多年了。明清以后,羊蹄岭开凿贯通驿道,公平便成为海陆丰至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康熙年间建镇,公平商业迎来鼎盛时期。公平镇东西连接惠州府和潮州府,临近五个县域,南北牵住巍峨莲花山与浩瀚南海,鱼盐山货均在此中转,物资丰裕,客商云集,镇中心日兴市天天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南腔北调,夜夜歌舞升平,八音缭绕。客家人福佬人相处融洽,公平贸易,共享繁华。海丰县公平镇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公平镇,名符其实的公平。本地人大多能讲客家话和福佬话,造就了韵味独特的公平话,客家的好学与福佬之重商两种文化特质兼收并蓄,自成一格。培育了热情开朗知书达理的公平人。中国近代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和清末民初的南拳王刘亚梅为公平乡亲的骄傲。从三年前义集各方善款,大兴土木,重建日兴市的清代玉虚宫之盛况来看,通融快乐为善的道教可能影响深远。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这比较符合公平商镇传承的道德文化理念。昔日公平墟镇,炭街、车街、布街、茶街、鱼街、米街、油街、番薯街、糖街、菜街、鸟街、牛市、猪市、三鸟市、豆市等十二街四圩市。街市处处人畜兴旺。每逢一、四、七圩日热闹非常。公平镇延续了数百年的繁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公平镇关爷宫附近,也是清代的牛市旧址,即现在的公平镇第四小学周围,创办广东省立水产学校,后迁往汕尾,现立足湛江,为广东海洋大学。近百年来,莲花山植被破坏严重,山货骤减。文革期间,自然人文惨遭蹂躏。公平一度低迷萧条。改革开放以后,聪明灵活,敢想敢干的公平人,审时度势,抓住国人重新看重衣着打扮的机遇,白手起家,公平创办服装手工作坊乃至服装厂,广州流花沙河等地开辟服装市场销售,形成前店后厂颇具规模,现人口超十万的服装重镇,名闻海内外,比日后的南粤服装重镇之一东莞虎门至少早十年出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孕育的,大陆淘金重地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的繁盛,海丰公平服装人士功不可没,青史留名。
然而,以劳动密集型工业特色见长的公平中小服装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早就埋下了隐患,而且这些隐患,随着互联网时代科技人文的日新月异,问题日渐突出。这也是海陆丰以至粤东地区传统中小企业的当代通病。其实,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升格,是工业社会必须经受的阵痛。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七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珠三角。一路过来,前车可鉴。常见的升格做法就是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前些年,广东也用这种手段将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某些地区部分行业有一定成效,但是绝对不能一刀切的。尤其是有重金属污染的一些企业,高成本的污染处理一时跟不上,给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带来一片污渍,人居环境受到污染。腾笼换鸟的珠三角是产业升级了。而筑巢引凤的泛珠三角不一定都飞入金凤凰。面对近年来各地日益注重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趋势,产业转移可能有些滞后了。许多地方不是很乐意接受珠三角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和重污染工业。因为当地不少有识人士清楚,人满为患。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未完待续】 林地理 2014.11.18
该贴已经同步到 林地理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