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5-3-15 14:52 编辑
品行不端,何来公德?
———评:埔陇宫转帖之《论者自重——也说陈炯明》
陈治赠 2015年3月15日
一、《南都周刊》(2013年9月23日第36期)发表《重估孙中山和他(陈炯明——笔者注)的百年恩怨》系列文章三篇(下简称《重估》。编者:杂文家吴钩)。导言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陈孙恩怨的线条,画龙点睛,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辛亥革命后的百年兴衰,为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作者:唐不遇、记者);《两个大人物的恩怨》(作者:黄修毅、记者);《重估陈炯明》(作者:马勇,中国社科院教授、近代学者)三篇文章,以史为据,揭开了陈炯明与孙中山百年恩怨的历史真相,客观地还原了陈炯明与孙中山的本来面目。读来令人振憾。《重估》的编者、作者,是凭藉对近代历史进行慎重的梳理,对陈炯明与孙中山一生的深入了解,对近代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围绕着与陈孙关系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以清晰的视角、锐敏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才能写出如此严谨、精彩的好文章!
二、埔陇宫转帖之《论者自重——也说陈炯明》一文(下简称《自重》),开宗明义斥《重估》为“扬陈抑孙” 的“下作” 。由此料定,转帖人没有读过《重估》而信口开河。纵观《重估》,通篇以史实说话,何来“扬陈抑孙” ?近代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见仁见智,至今仍备受争议。但有一个共识,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人不是神。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他们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环境,一定要用史实说话。惧怕史实的历史人物,肯定是纸扎的鬼像,经不起人间香火。
如果用史实说话,叫做“扬陈抑孙的下作” ,那么,继续抄摘骂陈颂孙的谬论,以骂为能,满口污秽,《自重》称得上是“恶作” 。《自重》一文不自重。在其中短短二段不足百字的句子中,竟然“混账”了三次!可见作者人格品行之低劣。难怪一见私德两字,就原形毕露。转帖人不仅不敢显露自己的真名实姓,而且既不敢出示《自重》一文的作者名称,又不敢说明原文出处,也就毫不奇怪。
三、私德是什么?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如果做人不讲道德良心,就不可能有为社会尽力尽责的品行、操守、人格。正是因为陈炯明私德高尚,他才会无私无畏,造福社稷,一生不敛财不二色,不卖国不害国,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活上的习惯、嗜好因人而异,与私德是两回事。希特勒不是因为不粘烟酒才发动侵略战争。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嗜好与私德混为一谈,才是无知的搞笑。
四、对于《自重》一文关于学术探讨方面的内容,笔者已往的网文都有明确的表述。转帖人及《自重》作者如需要继续讨论,请公开真实姓名。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