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6-5-12 21:00 编辑
三、荣赐国姓,尊称“王妹”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破燕京(现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灭亡,而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大明一些遗臣纷纷南迁到南京聚集,开启了“南明王朝”时代。明朝遗臣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1645年改元为“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八大铁帽王之一)率清军南下,攻破扬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后来被清军杀死。南明“弘光”政权灭亡。1645年大明“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并于1645年七月改元为“隆武”。隆武帝朱聿键立位后,他就在福州论功行赏,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其他辅助大臣也得到相应的封赏。隆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只能依靠郑芝龙这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他对郑芝龙向来就是言听计从,他们经常一起谈论家事、国事,君臣关系非常密切。 有一次,隆武帝在行宫中与郑芝龙谈起家事时,得知郑芝龙在福建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儿子和一位武功了得的女儿,很高兴,隆武帝心想:现在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关键时期,郑芝龙目前看来对自己还是忠心的,如果他的儿子真的是个人才,为我所用,父子同心助我,何患我皇位不稳?隆武帝想到这里,他就哈哈大笑地对郑芝龙说:“建安伯呀!你妻妾成群,多子多孙,真的好福气哦!朕听闻你的儿女中,人才济济,特别是那个叫郑森,还有那个叫祖禧的,有人中“龙儿凤女”之称,岂有此说?”郑芝龙听后大吃一惊,他马上跪下说:“臣罪该万死,臣儿女倒有几个,确实没有“龙儿凤女”的奇才,圣皇您是真龙天子,圣皇您的儿女才是“龙儿凤女”,微臣怎敢自夸。”隆武帝看郑芝龙惊吓成这样,就客气地对他说:“爱卿平身,朕只是跟你聊聊家事,别紧张,我是想见见贵公子而已,别紧张!”郑芝龙听隆武帝这么说,这才定下心来,叩头谢恩。隆武帝赐坐,继续谈论家事、国事,隆武帝命郑芝龙明日带大儿子上朝见驾。 郑芝龙在回府的路上,心想:这次皇帝可能要考察森儿的才能了,如果森儿能够得到皇上的重用,那郑家就可以权倾东南沿海了。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甜甜的微笑。一回到家里,他就把自己在皇宫中与隆武帝谈话的内容,讲出来告诉田川氏,田川氏听到皇帝夸赞自己的儿女,心里可高兴了。她当即就派人到军营中叫来郑森,再三向儿子郑森道明了晋见皇帝时应该注意的事情,郑森一一记在心里。郑祖禧得知哥哥明天要去晋见隆武帝的消息之后,也是很高兴,她对哥哥郑森说:“恭喜哥哥明天晋见皇帝,如果有机会哥你可要向隆武帝举荐小妹,我也要为国家建功。”郑森满口答应妹妹祖禧。 第二天早朝时,郑芝龙就带着郑森前去朝见皇帝。郑森在朝堂之上,仪态镇定,彬彬有礼,他恭敬地向隆武帝行君臣大礼。隆武帝见郑森一表人才,骨相非凡,果然人不俗气,今后可以堪任要职。隆武帝先与郑森谈论家事,得知他有一位勤习武的妹妹,并且功夫不错,热心报效国家,隆武帝很高兴,就吩咐郑森要多加关照妹妹。郑森叩谢皇恩浩荡。后来,隆武帝就与郑森谈论当前国家大事,隆武帝询问他应当如何救国?郑森回答说:“岳飞说过,‘只要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可以安定了’,依臣看来,这两句话在今天还是特别重要的。”唐王听了郑森回答的话之后大为赞赏,隆武帝抚其背曰:“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明末清初黄宗羲《郑成功传》中语)隆武帝在朝堂上,激情昂扬地对文武百官说:“自古英雄从少年,郑森志存高远,有远见,今后必有大成。众卿要以大局为重,以国事为重,坚持实现‘反清复明’伟业。朕今赐他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官授禁军提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郑成功接过尚方剑后,叩谢皇恩。从此以后,郑森就改名为郑成功。从此民间也都称郑成功为“国姓爷”,这就是“国姓爷”名号的由来。 为激励郑芝龙和郑成功的报国热情,朝见后,隆武帝就经常到郑芝龙的海上军营观看将士们的操练,郑芝龙陪驾巡视。有一次,隆武帝和郑芝龙登上阅兵台,隆武帝远远看到海面上,有两方船队在对练阵法和表演武术,其中一方船队排成“长蛇阵”气势汹汹地向另一船队横压过来,似有席卷秋风之势,而另一船队从容不迫,不一会,该船队就变成“排牙阵”迎战,这时双方战斗激烈,喊杀声响彻海面云霄。忽然间,那个“排牙阵”逐渐转变阵形,两边船只向中间靠拢,组成了“金刚阵”,该阵的旗舰上有一位身着披风、手握宝剑的将领,指挥船队猛击“长蛇阵”的中间,那位将领动作迅速,从自己乘坐的旗舰腾空一跃,像海燕似地飞到对方的船上,只见剑光闪闪,船上的将士们纷纷往后、或者退向左右,不敢近前,因为那位将领的剑气迫人,剑光罩身,以一当百,谁敢上前送死?所以只能逃避。那位将领又趁机腾空而上,然后半倒立在战船的帆布上行走自如,手里的宝剑一划,上面的风帆随即“哗哗”地降落下来,那艘兵船行动不便,那队“金刚阵”乘势猛冲而过,这样,“长蛇阵”就被“金刚阵”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败绩已定。 鸣金收兵,演练结束,两方船队向营地驶来。隆武帝问郑芝龙说:“爱卿,刚才这次演练的指挥官是谁呀?”郑芝龙道:“启禀皇上,演练的指挥官是犬子郑成功。”隆武帝又问郑芝龙:“刚才那位身着披风、“金光罩身”的将领又是谁呀?”郑芝龙道:“启禀皇上,是微臣的小女祖禧。”隆武帝听了赞叹不已,他对郑芝龙说:“叫你儿子和女儿前来面朕。”郑芝龙立即派人通知郑成功和郑祖禧面圣。隆武帝对郑成功组织实战演练的才能给予赞扬,并表示朝廷要重用他,郑成功叩谢皇恩。隆武帝看着眼前的郑祖禧,他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那祖禧方当韶龄,不过十四五岁年纪,亭亭玉立,英姿飒爽,肩戴披风,腰挂长剑,一头如丝缎般的黑发随风飘拂,细长的凤眉,一双眼睛如星辰如明月,玲珑的琼鼻,粉腮微晕,滴水樱桃般的朱唇,完美无瑕的瓜子脸娇羞含情,嫩滑的雪肌肤色奇美,身材轻盈,脱俗清雅。好一位漂亮的女将军!隆武帝对祖禧说:“朕已赐你家姓朱了,咱们是本家,朕这个皇位是你父亲拥立的,朕以前是唐王,朕想认你为义妹,就叫你为王妹,希望你今后协助你哥郑成功为国建功立业,你可愿意?”郑祖禧自然高兴,隆武帝同时赐给郑祖禧一把皇家佩剑,郑祖禧就连忙叩谢皇恩。这样,郑祖禧兄妹同获殊荣,皇恩浩荡,郑氏一家显赫东南沿海一带。 隆武二年(1646年)起,郑成功就开始领军打战,他与妹妹郑祖禧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颇受隆武帝的器重。1646年六月,隆武帝封成功为忠孝伯,激励他指挥南明王朝的军队与清兵作战。但是,当时真正手里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击清军,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就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的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这样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长驱直入。
明朝降臣洪承畴与郑芝龙是同乡,洪承畴力劝郑芝龙归顺清朝,清朝承诺给予他三省王爵的厚禄,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郑祖禧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军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郑祖禧和部分兵将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投降清军之后不但能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以后还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却不幸碰上此次劫难,她在战乱中决不降清,自缢身亡(有的传说是切腹自尽)。郑成功和郑祖禧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击满清的决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离开福州逃往江西,但是在往汀州的路途中就被清军俘虏,后来他绝食不屈而亡。起兵抗清的郑成功和郑祖禧离开金门,避开清军锋芒之后,便开始在东南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更在南澳(现在广东省南澳县)募集了数千兵力,郑祖禧全力支持哥哥的‘反清复明’伟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的名誉誓师反清,沿海多个地方纷纷响应。 郑成功被赐“国姓”后,民间尊称为“国姓爷”,现广东汕尾市红海湾白沙湖畔海埔墟有一口“国姓井”( 郑成功和郑祖禧南征勤王军营旁)。隆武帝认郑祖禧为“义妹”之后,世人尊称为“王妹”。
黄必增写于2016年4月 (未经本人同意,请不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