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环保部门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切实采取推进火电企业脱硫脱硝建设、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推动落实工业锅炉整治等有力措施,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12年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均位于全省前列。其中,2014年全省排名第二,去年跃升全省第一。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示范镇、1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园)和14个市级生态示范村。 空气质量全省第一 据《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我市2015年度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AQI)3.02,达标天数352天,达标率96.4%,排名全省第一。 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赤沙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螺河、黄江河等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全面达标,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限值。各主要入海河口以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规定功能区标准限值。2011年至2015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符合相应功能区标准。 关闭8家污染企业 市环保部门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火电厂烟气治理、黄标车淘汰等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8座,总处理能力31.5万吨/日。已投入正常运行5座,总处理能力20.5万吨/日。2015年共处理生活污水5585万吨,比2014年增加765万吨。市东区污水处理厂、海丰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通过环保部认定新增减排量。 同时,我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汕尾电厂全面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和取消旁路工程,去年投产的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更进一步实施了超洁净排放技术,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了燃气排放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我市去年起全面实施国Ⅳ排放标准车辆准入,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2015年,共淘汰黄标车4646辆,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7%。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的清查力度,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拆除关闭了一大批位于公平水库、南告水库、赤沙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户),保障了饮用水水源安全。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关闭8家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 环保部门还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涉重金属企业监管,对涉重金属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周边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等进行监测监控。加强危险废物和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建成5个省级生态示范镇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深入实施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环保为民措施,编制完成了《汕尾市城区2013-2020年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规划》和《汕尾市公平水库(含干渠)水资源保护规划》、《螺河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划定了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推进以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带动的农村生态环保工作。 去年,海丰县大湖镇被省环保厅授予“广东省生态乡镇(街道)”称号,使全市建成的省级生态示范镇增加至5个。截至目前,我市建成了1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园)和14个市级生态示范村。 严格执法树权威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抓住新环保法实施的契机,严格执法,树立环保工作权威。2015年1月至今年4月,全市各级环保部门检查企业共3484家(次),立案查处110宗,下达责令改正108宗。实施查封扣押案件累计30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4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3宗。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通过增加投入和加强人员培训,从原4类87项监测资质提升至6类151项。海丰县环境监测站获得3类44项的监测能力,并顺利通过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成为我市第一个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的三级环境监测站。陆丰市环保监测站通过了计量认证评审,具备3类28项的监测能力。陆河县环保监测站完成了实验室改造,目前正着手开展计量认证工作。这些监测能力的提高,为我市科学评估环境状况,加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邓帼梅 通讯员 陈丽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