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陆丰皮影戏《嫦娥奔月》在市马思聪艺术中心成功首演,好评如潮,陆丰市委宣传部功不可抹、殊堪嘉许。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清代的皮影戏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皮影道具小,适合小场地而表演时间不长,现在各地逐渐式微。作为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精心组织、大胆创作,将史上第一部古装长剧献演大剧场,足见“艺高人胆大、推陈又出新”,在人物造型设计上突出陆丰皮影戏独有的正面影身和七分面影身,大大提高了剧情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唱腔上以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陆丰传统正字戏曲牌为主,融合渔歌小调和民间小调,伴乐丰富多彩,既具有南方温婉曼妙的雅韵,又不失北方慷慨激昂之气势,显示出古老浓郁而又精美独特的南曲音韵和风味,加上字幕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虽时长一个半小时,但配以新颖别致的主持人情景介绍,收放有度、高潮迭起。在绘画、音乐、制作、表演、效果及舞台灯光等方面都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张力。一套皮影,一块白布,夜幕低垂,古乐悠悠,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为观者所瞩目。在古老而又崭新的光影世界里,点影人生精彩万分、一幕历史尽在五指,陆丰皮影这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杰出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必将在新一代陆丰文艺工作者手中如凤凰涅槃、腾飞南粤。
作者:陈粤海(市政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