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性空 于 2016-11-6 11:42 编辑
外引内联,弘扬红色文化,振兴汕尾
汕尾是全国十三个革命老区之一,海丰县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里有建立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红宫红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彭湃同志的故居;还有红四师师部旧址和红军墓等;在陆丰有龙山革命旧址、总农会旧址,周恩来同志抢渡香港时的渡海纪念碑;在陆河有红二师整编地旧址等革命旧址达70多处。红色资源极其丰富多彩,可以这样说:红色文化是海陆丰人民之瑰宝!
所以,如何做大做强汕尾的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在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培育汕尾精神,振奋全市人民投身于汕尾的两个文明建设,并在引领我市旅游经济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做好这个重大问题,就得发挥外引内联的作用,多管齐下,建设汕尾红色文化。
政府在这方面当然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比如,增加投入,创办红色刊物,增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开展主题活动,增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凝聚力等等。目前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了,所以还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重点在宣传、教育和扶持人才方面下功夫。
汕尾市关工委在这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可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发挥革命老区优势,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在青少年中创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在现实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革命情怀,拓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永远听党话、颂党恩、跟党走。
其次,培养红色文化传播者。比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员罗晓梅,她始终把弘扬彭湃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作为使命来担当,14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过硬的解说功底、丰富的历史学识、良好的形象向来馆参观的无数海内外人士提供优质讲解服务。被人称为:海陆丰人民心中的“彭菩萨”。这样的专业人才多了,对单位、周边的人群,将会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第三,要让红色文化进校园。弘扬彭湃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最好的愿望就是后继有人,而且汇成洪流。所以让红色文化进入校园,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比如,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汕尾市直关工委在华师附中组织报告会,以“弘扬彭湃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追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文化”,加深学生们对海陆丰地区革命历史的了解,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学生表示,作为一个具有红色基因的汕尾人非常自豪,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争取为家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利用红色文化促进苏区乡村的新变化。比如,陆丰湖东镇后陂坑村,是陆丰一个老苏区,大革命时期,后陂坑村为人民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有十多人,其中八人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一些外出乡贤的带动下,目前,村里美化村庄。秀美山水,充满海陆风情;革命故事,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代代英才,留下感人事迹。后陂坑村将乘着建设红色乡村生态旅游的东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突出文化引领、旅游带动、通过科学规划,促进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绿色之美、红色之魂”的乡村旅游品牌。
更重要的是,要把汕尾的红色文化打出去,发挥“外引” 的桥梁作用。拍大型电视剧《彭湃》就是一个典例。还有,像陈旭光等汕尾籍的外出人士,对彭湃、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并且不遗余力地宣传。《红色文化的感召》就是一部专门宣传红色文化的专著。陈先生还提出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并身体力行,宣传红色文化。他认为:彭湃和他的战友们用热血和生命所谱写的故事就是形成海陆丰人民无可替代的红色文化,也是海陆丰人民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情,跃然纸上。
做好这些工作,相信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激励每一个人,去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奋力研究,积极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