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岁定七十。意思是说从三岁的小孩的行为就可以确定他一生会怎么做人。比如汉朝时期的张汤,他小时候曾经有模有样的“审判”过一只老鼠,他爸爸发现后,重点培养他关于律法的知识,最终成为当时非常有名的“法官”。
一个小孩长大成人后是否有成就、素质、性格等等,以及人生走向,都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的。张汤有了“法官”的苗头的时候,家庭的培养,引导他的人生走向他所浮现的个性。同样道理,如果发现他从小就有不良行为和嗜好,及时制止和正确引导,朽木也能雕刻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假如张汤的父亲没有发现他对律法方面的爱好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者是不支持,不引导他的走向,或许历史上就没有张汤这个名人。
现代社会上的人更是如此,有人说小孩子学东西很快上手,这个确实是事实,因为我的孩子就是这么一个小孩,很多事情给孩子看到了,他很快就能学会。由此,我们的家庭尤其是做父母的人就要注意正确的给他们树立行为模样以及引导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言语举动。从小孩的行为,比如有没礼貌、说话的风格和用词是否得体等就可以看出我们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尤其是身为父母的我们的素质。比如我曾经看到一个根本就不认识的小孩在我把三轮车停泊好后,我还没下车,他就无缘无故的翻开我盖在车厢的帆布。我问:“你在找什么?”他没回答,贼头贼脑的垂头丧气的就走开了。我看着他远去的穿着肮脏的背影,怎么也想象不出在一个地级市的市区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跟乞丐就只有一个盘子之别的“市民”。如此小摸小扒的行为下的家庭教养,略见一般,不敢恭维。
今天又是我那辆电动三轮车,当我从家里拿出充电器准备给电动车充电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小孩正在打开电动车厢的扣子,车厢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怎么打开车厢的扣子呢?首先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其次我没叫他帮我打开车厢;再次车厢里根本没什么东西。他打开我的车厢的行为,在成年人看来完全是无聊的行为。这种无聊的行为用句好听点的话叫做“调皮”,如果非要准确定义的话,那就是“没教养”了。我拍了几下他的肩膀,问他打开车厢有什么用?他没说什么话,就走开了。我仔细打量着他的模样,刚才的可笑行为,我没看到还真想象不出汕尾有这么一种不能用常理去解释的行为,我深深的对这种行为的载体以及这个载体所在的家庭围绕着的做人做事的言行身教,感到万分漠然。
说白了,以上的两个小孩的行为,他们印称着他们的家庭和父母的做人。用一种大山深处的无知和愚昧的做人观念和行为生活在原本就应该步入现代社会的城市,是这个城市的一种顽疾,也是这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