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滨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公共场所、工厂企业、“三小”场所、出租屋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场所的消防硬件设施设备不足、消防安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突出,导致各种致灾因素不断增加,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加突显。
今年2月,遮浪街道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第八批火灾隐患重点地区进行挂牌督办后,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坚持把火灾隐患整治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全面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整治行动,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整治工作方案等10多份有关文件,制定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消防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多项制度。同时,实行了领导负责制和责任分包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整治工作,街道办事处与各村(居)委、机关单位及企业门店签订整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良好格局。 该街道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整治工作有力保障:在前期抽调的12名工作人员中挑选9名精干力量,成立5个整治组和1个文秘组,全脱产专职参与整治工作,消防部门也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整治队伍中;设置了办公场所,购置了一批办公设备用品,各村(居)委也成立整治工作办公室;实行每周公布整治组人员考勤、任务完成情况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建立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工作例会等工作制度;加强了督查指导,该街道纪工委对整治过程中的行政执法、工程建设、经费支出等事项实施全程监督,设立行政执法监督举报电话,实现整治工作零违纪、零投诉的良好局面。 整治期间,该街道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一是开展全方位宣传。充分利用村(居)委、学校、公共场所等,建立消防知识宣传区,设立宣传栏和悬挂消防警示标语、居民防火公约标牌等,并在公共娱乐场所、市场、饭店及重要路口等显眼位置设置大型宣传广告画。二是开展多渠道宣传。一方面通过发放宣传单、教育普法、以案析法等方式,反复开展各类场所火灾危害性教育和整改措施宣传,扭转部分业主对抗情绪,增强隐患整治主动性;另一方面由宣传部门主抓协调,动员各级媒体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整治期间,在重点区域和重要路口设置大型宣传画、宣传栏、消防安全制度牌30块,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派发公开信、公告、通告等宣传单5000多份,出动消防宣传车巡回宣传2000多车次。三是开展消防教育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现场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责任人、管理人、重点岗位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对“三小”场所业主开展“十分钟”现场培训,设置宣传点开展咨询活动,工厂企业、学校、医院定期开展灭火演练,宣传火灾有效预防、火场自救逃生、灭火器材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等知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据统计,全街道累计消防培训时间超过200小时,“三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培训率达到100%。四是建立消防主题公园。该街道投入5万元在合港公园设置了消防主题公园,建设了具有遮浪旅游区特色的消防宣传牌、消防宣传标志等。 “高标准、严要求”是该街道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始终坚持的方针。该街道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火灾隐患整治得到及时整改。主要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隐患排查力度。加大了防火检查、巡查密度,采取了“职能部门负责本行业、村(居)委负责本辖区”的方式,有效整合综治、安监、工商、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对各类单位场所进行逐家排查,确保不漏一家单位、一栋建筑、一处场所。同时,实行专人登记收集社会单位情况,按照统一台帐目录汇总建档造册。据统计,整治工作共出动1000余人次,排查“三小”场所470家、出租屋10处、公共场所49处、工业建筑5处、村(社区)委11个。二是强化服务指导力度。在整治初期,大部分单位业主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隐患整治不理解、不支持。对此,整治组专门成立技术服务队,加大服务指导力度,从业主的实际困难出发,耐心说服教育,热心帮扶指导。在400多家场所中,每个场所整治人员的上门指导服务达到4次以上,做通了业主思想工作,提高了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三是强化重点整治力度。在整治过程中,针对部分业主不配合检查、关门闭户躲避检查、拒绝整改火灾隐患等问题,整治组联合消防、派出所、工商、供电供水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重拳出击、铁腕整治。10月15日至28日,该街道多次组织60多名干部职工全力配合区联合执法组对街道辖区内全部场所及水龟寮市场开展集中整治及拆除行动,打通消防车通道200多米,拆除各类违规搭建物200多个,清除乱拉乱接电线400多米。对于拒绝整改、对抗检查的“钉子户”,整治组一律采取强制措施。据统计,“三停”各类场所共1家,查封36家,行政处罚1家。通过铁腕整治,有力地震慑了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该街道投入整治经费650万元,扎实推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基层消防网格管理建设。建立了街道专职消防队,改造专职消防队营房, 配备消防车库、备勤室、器材室、体能训练室、通信值班室、训练塔等,购置两辆消防车,配齐专职消防队场库室及器材装备;购置10辆消防摩托车及随车消防器材,实现村村有微型消防站。同时新建40个市政消火栓。在基层消防网格管理建设方面,以全街道作为“大网格”,以村为单位划分10个“中网格”,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25个“小网格”。村建立了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和消防宣传阵地,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防火检查制度,明确“网格化”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服务及时”的消防管理动态监管网格。(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卓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