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听障残疾人人工耳蜗免费植入”启动仪式在汕尾市人民医院一楼门诊大厅举行。该人工耳蜗资助项目是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市残疾人联合会承办,并由深圳帮扶汕尾指挥部提供康复资金、广东哥弟时尚服饰研发有限公司捐赠人工耳蜗的大型公益项目,目前指定市人民医院作为人工耳蜗植入的定点医院。 启动仪式于当天上午9时举行,副市长余红,市卫计局局长陈秋煜、副局长许晓文、市残联卢蔓延理事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许庚,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郑亿庆受邀出席了启动仪式,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均到场参加本次活动。启动仪式上,余红指出,此次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希望承办单位和定点医院将好事办好,为更多的困难家庭带来福音。汕尾市人民医院蔡辉勇院长则表示,耳鼻喉科是汕尾市人民医院重点打造和发展的专科,目前引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庚教授等专家团队坐诊,配置了纤维喉镜、鼻内窥镜等设备,开展耳鼻咽喉的检查及诊疗手术项目等,此次汕尾市人工耳蜗免费植入项目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奇珠亲自主导的重大医疗民心工程,将涉及筛选申报、复筛和手术、康复训练等流程,医院将严格遵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根据市卫计局、市残联的工作程序和要求,组织配备优秀的专业医护团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这项惠泽百姓的民生工程,为听障人士带来重回有声世界的希望,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许庚介绍,该项目目前更适宜1-5周岁听障儿童,小年龄优先。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1400万听障儿童,而事实上,通过配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辅以专业康复训练,大部分听障儿童都有机会重回有声世界,过正常人的生活。启动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汕尾市人工耳蜗资助项目正式开始,“目前已由汕尾市残联初步筛选确定了160位听障残疾儿童,接下来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条件适合手术的听障儿童,在汕尾市人民医院配备耳显微外科的手术设备后,并由广州中山一院、二院的专家教授团队手术植入世界三大最先进技术之一的奥地利产人工耳蜗,植入耳蜗后我们还将做好后续的康复治疗工作,例如送往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训练,帮助患儿进行发声,重回有声世界,我们也希望有需要的患儿到汕尾市人民医院咨询、登记、检查。”许庚教授分析道。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活动不仅是要帮助听障残疾儿童重回有声世界,过正常人的生活,更是有意识地去唤醒社会对听障儿童的重视。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9年颁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也要求全国各地全面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但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新生儿筛查情况仍不理想,缺乏必要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设备设施。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听障儿童可以做到出生即被筛查,3个月确诊,6个月配戴助听器,一岁以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而在我国,儿童听力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足、治疗及康复成本居高不下,融合教育理念还未深入人心……这些因素成为一只只“拦路虎”,将听障儿童关在了有声世界的大门外,让很多孩子错失康复机会。“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这是听障儿童治疗和康复的‘三早原则’。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早,康复效果就越好。俗话说,十聋九哑。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听力,语言的形成就十分困难。如果能够早期对听障儿童进行听力干预,接受声音的刺激,其言语能力会比两三岁被发现、被干预效果好得多。国内外多项研究也证明:儿童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在孩子6个月内选配助听器并进行科学的调试及语言训练,其语言水平、智力水平和正常儿童基本无差距。”专家团队之一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亿庆教授介绍说。 郑亿庆进一步指出,听障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和家庭双方紧密合作,目前我国的资助政策还集中以项目制出台,如果医保、社保等各种相关配套政策能跟上来,将能保证听障孩子得到永久性制度性帮助。(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黄秋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