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1月17日至20日相继闭幕。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围绕“打造优雅陆河,实现绿色崛起,努力建设宜居家业宜游的客家新山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畅所欲言。他们心系民生的声音至今依然在记者耳畔回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交通路网建设、乡村建设等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谈到县城扩容提质时,均要求加大排污、排涝设施建设力度。现在一下大暴雨,不到半小时,县城多处路段被淹,交叉路口积水严重。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面上工程要搞,地下工程也要下足工夫!”今年3月,该县被省住建厅确定为污水处理示范县,成为我省15个污水处理示范县之一,目前正在整县推进污水处理建设。代表委员建议,污水处理规划设计要站在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避免顾此失彼,才能使陆河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更美。 因地制宜推进县镇面貌改造提升,着力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备受代表委员关注。“农村建房,在规划和统一这方面是个‘空档’。”代表委员普遍认为,陆河农村民居建设规划不一、高矮不齐、风格古板,给人整体感觉是“有新房没有新貌”。代表提出,要发挥镇城建办职能作用,农村民居建设规划先行,譬如对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范围的村,县里可出台可操作的标准:民居建二层还是三层,用何种建筑风格。总之“一镇一特色”也好,“一村一特色”也罢,最主要的就是突出“地域特色”。有代表委员提到,云南、广西边境地区农村民居统一建筑风格,点缀中越边境,成了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江苏、浙江乡村建设非常重视统一规划,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文化很有特色,陆河在这方面应该予以考虑。素有“天然大氧吧”美称的南万镇已经捷足先登,近期向社会公开征集南万旅游小镇命名。他们想通过这种活动,把该镇现有“全国最大红椎林母林采种基地”和距今约有3.6亿年的桫椤“活化石”推介出去,打造特色镇。“陆河还是一张正在绘画的白纸,一定要突出陆河客家特色。”一委员如是说。 对照创卫、创文建设标准,农村环境卫生仍然是个问题。代表委员指出,目前农村养猪多为专业化,过去一些养猪场还处在偏僻的地方,随着乡村建设的升级改造,有些已被旅游区包围了,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创文相悖。有委员提及,猪场多数为小规模饲养,少的几十头,多的几百头不等,猪屎尿成了农村污染源之一。代表委员建议要用法律规范完善排污设施,有关部门要把养猪场纳入长效管理机制。有的镇代表表态,将会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猪场问题。 该县政府报告提出“塑造新型特色乡村风貌”,代表委员说,“新型”就是要富有时代气息,“特色”就是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传统风貌、客家特色和乡土气息,努力实现“各镇有特色、各村有亮点、处处有新貌”。(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石熠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