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19731|回复: 0

[海丰] 表演神情尽显魅力——记海丰白字戏剧团小生名角余海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8 1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海平,海丰县白字戏剧团副团长,擅演小生。自1992年考入海丰县白字戏剧团至今,他在舞台上塑造了一批情感丰富、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多情小生”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2005年,余海平主演的白字曲艺《擂茶小调》参加广东省五届群众戏剧花会荣获金奖。一时间,《擂茶小调》走红戏曲舞强,经常被选为精彩剧目参加各项演出,好评如潮。同年,余海平以《金叶菊》“陷驿”选段参加广东省五届戏剧演艺大赛,荣获铜奖,并被拍摄为音像资料存档。2009年参加广东省六届群众戏剧花会荣获银奖。2011年参加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表演奖。2012年余海平以《秦香莲—杀庙》一场参加广东省七届戏剧演艺大赛荣获银奖。余海平在白字戏界脱颖而出。

余海平在演绎小生时,举止斯文优雅、落落大方,唱念清亮雅致,形象俊逸清秀,在台步、水袖、眼神、扇功等表演程式上,都具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和突出的表演技艺。他在舞台上一般的台步大方从容、进退有度,一步一移,均合节律。迈步时,向外迈八字形,脚尖先起,脚掌外沿先着地,平稳沉着。行走中身板直稳,收腹提气,双股夹紧,并与双臂摆动和眼神移动协调配合。

而他在水袖功方面的动作线条流畅自然、洒脱优美,张弛有律、刚柔相济。水袖的力度、幅度和唱腔、锣鼓音乐节奏的轻重缓急配合紧密。水袖的收放与节奏的“点”应对吻合。表演中不但能灵活运用单、双手的问袖、抓袖、背袖、甩袖、收袖,还创造了多种独特的水袖组合。水袖与指、腕、肘、肩协调联动,形成统一的韵律美,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情绪,促进剧情的显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余海平的眼神十分灵动。因为眼睛是人物表情的关键,喜怒哀乐均由眼神集中表现,他不但做到眼到手到、眼随手转、眉因眼动、情由眼生,还能适当地运用连续快速转眼珠的特技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塑造诸多情感丰富、个性突出、形象化的“多情小生”。如他主演《崔君瑞休妻》的崔君瑞、《三代情缘》的崔文通、《秦香莲》的陈世美、《山伯访友》的梁山伯、《姐妹皇后》的肖绚、《玉鸳鸯》的钱文龙等,都是深受观众喜欢的角色。

余海平说,传统白字戏文生给人最鲜明的形象,就是用一把雪白如练的折扇,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文生拿扇,动作简练大方,文雅而不繁复花俏,力度柔和,幅度适当、点到即止。以扇指示歌情曲意、衬托人物情绪、辅助肢体动作,均能顺畅自如、得心应手。

还有在唱念方面,余海平的生行唱腔也有所突破。原来,传统的白字戏男女不分腔,均唱四孔调(相当于F调)。而一般成年男演员,当唱到F调的4就已很吃力,能唱到5者更是凤毛麟角。余海平在演唱过程中运用腹腔共鸣,真、假嗓结合,唱腔却能高至5,过度处甚至可以高至6。且音色洪亮圆润,浑厚而不单薄。能演唱好白字戏最具特色的“活五曲”,也能把握F调“2”、“4”二个音符的“活”的分寸,唱出了浓郁的传统味道。在念白方面则根据剧情需要,在速度、节奏上把握每个阶段的慢、中、紧、叠,在语气中带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情绪变化。

总之,余海平塑造的文生舞台形象,气息内敛,和蔼而富有温情;清新俊朗,文弱中更带有阳刚,总能给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有人说,余海平的这些特别之处,超过了一些前辈艺人。

传统白字戏拥有不少以南派武功表演见长的武戏剧目。其中《方世玉打擂》的南派武功表演,主要是由穿短靠的武生担任。余海平从当地流行的南拳套路和打法中吸收,再进行创新改造,使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他在表演中,既突出了具有较强的腰腿功和扎实、优美的功架,其套路运用自如,出拳又讲究用“气”,把力度凝聚于“手尾”,做到狠、准、快,爆发力强。同时,眼神和手脚紧密配合转移。余海平说,这在两人对打中,也要默契配合,讲究姿势优美,才能给观众一种真实、逼真的感觉,并与大锣大鼓配合,造成一种激烈、火爆的舞台气氛。

余海平主演《方世玉打擂》的方世玉,《五子挂帅》的梁学仁,《罗成夺元》和《罗成归唐》的罗成等等,其人物性格、情感表达、动作技巧等,结合唱腔圆润清晰,字正腔纯,节奏感强,把每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便能产生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和剧情的魅力。(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郑冰利)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海丰4款农特产品获评“圳品”
[汕尾资讯] 海丰开展县城夜市专项整治行动
[汕尾资讯] 海丰公安联动多方力量找回迷失老人
[汕尾资讯]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到联安开展实践行动
[汕尾资讯] 海丰推出暑期“低偿”艺术课堂
[汕尾资讯] 海丰政校联手举办农产品直播专场 2小时吸引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