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茶园山入云端
——山是家乡美 陈治赠 2017年3月23日
天公作美,3月19日上午细雨飘落,下午滴水不漏。和风佛面,气候凉爽。我与海陆丰几位昔日同窗,游览了海丰县宗教圣地莲花山。
漫步洞天福地,满目春意盎然。远处云锁雾迷,天地浑然一体,宛如身处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见闻觉知,发于自心。
鸡呜寺香烟缭绕,祥瑞笼罩。拜神敬佛之心油然而生。
天王殿威仪凛然。四天王盔甲战袍英姿焕发,目光如炬正气浩荡。 据佛教经典,四大天王原本是佛教的护法,俗称“四大金刚”。造形装束为何与“十八罗汉”不同?请教百度辞条:“四大金刚”自唐代开始,就已“入乡随俗”。历经宋代的感悟,到了明代,归化为纯粹的中华天神。“四大金刚”是《封神榜》中嘉梦关魔家四兄弟。
大雄宝殿巍峨壮观。三尊主佛大慈大悲,笑对天下众生。
有人说,三尊主佛代表“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同时存在的空间世界。殿内居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乃娑婆世界教主,这里是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人间的世界。药师佛是净琉璃世界教主,主宰人民无灾无病、丰衣足食、身心安乐、生男育女。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这里的人民没有烦恼,可尽情享乐。
有人说,三尊主佛代表“竖三世佛”。“竖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殿内居中为现在世释迦佛,左侧为过去世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世弥勒佛(两种说来自百度辞条)。
"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的说法虽有差异,但意境相同。归根到底都是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安享极乐。口头褝“阿弥陀佛”,意为极乐世界,是世间的终极追求,也是衷心的祝愿。
无论是在天王殿焚香叩首,还是在大雄宝殿顶礼膜拜,无不是以虔诚之心拜神敬佛。现代的善男信女,学和尚喧一声“阿弥陀佛”,还要加一句道士的“善哉、善哉”;佛教的双掌合十与道教的单掌不分;佛教的膜拜姿势则完全由中国道教的传统叩首所取代。见证佛、道两教逐渐合一,佛法无边与神恩浩荡融会贯通,共享人间香火。
登上鸡呜寺的右侧山峰,近观远眺,万里江山添锦绣。一览无遗的自然景观与时隐时现的朦胧境界,感受各有千秋。
我辈这一代人,在不同职业中完成了肩负的国与家的责任,一生尝尽酸甜苦辣。妻贤子女孝,儿孙绕膝,享尽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之际曾经登上八达岭,当了一回好汉,曾经脚踏泰山欣赏旭日东升“欲与天公试比高”。走遍大江南北,阅尽山河壮丽,眼前变化无穷、如梦似幻的佳景谁能及?击掌欢呼:山是家乡美,神是家乡灵!
身边是茶园,春色荡漾,令人陶醉。古有大圣独闯天宮“盗蟠桃”,今有仙娥结伴莲花“偷绿芽”。笑问佳丽欲何往?答称玉帝蟠桃盛会专饮“仁荣特产”清前有机茶。
远处是烟海,波澜壮阔。群山起舞,分外妖娆,如痴如醉。千姿百态尽收眼底。忽然间又一座高峰腾云驾雾,高悬天际。
同学相约,明年是海丰师范68届毕业分配50周年。再来一次全届白发大相聚,共享家乡美景,重续今日之豪兴。
(笔者尚未熟悉图片登陆。图片稍待。)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C3.tmp.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