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节选)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2017年6月5日,农历五月十一,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
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注定是一个忙碌的节气。
芒种表示着仲夏时节(仲夏指的是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的正式开始。芒种一词,始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芒种时节,正是收麦养稻之时。麦子到此时始熟,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是一片怡人的新绿。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芒种的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这都是夏天的美好景象。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芒种节气时小螳螂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芒种时节的第二个五日,伯劳鸟开始鸣叫,其声鵙鵙然。鵙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以声命名。《诗经》中有“七月鸣鵙”,周代的七月即为夏五月。
三候反舌无声:芒种最后五日,反舌鸟停止鸣叫。“反舌”即百舌鸟,“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而反舌则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芒种时节,反舌鸟因感受到阴气而停止鸣叫。
芒种,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俗话说:“芒种芒种,有收有种。”芒种预示着农人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关于农忙之景,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则最形象不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如今,麦地里已不再是频频攒动的人头,更多的是代替人工割麦的机器。这着实高效不少,但隐隐之间,似乎觉得又少了点什么。兴许是少了些淳朴的气息,在工业化还没普及的年代,一家老少在空旷的麦地里挥汗如雨,没有机器轰鸣声的干扰,他们弓着腰,在麦地里欢快大声地聊天说话,及至晌午时节,暂停手中的农活,与家人在田间地头共食一顿简单的饭食,这种朴素的美好,便不言而喻了。
芒种,回顾昔日的美好
古时芒种当日,素有饯花神的习俗。芒种近农历五月间,人们认为此时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对此有所提及:“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除了送花神,我国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安苗祭。每到芒种,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各种形状,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另外,芒种时节还有煮梅酒的习俗。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人们会在芒种日煮梅酒。芒种时节煮梅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夏朝便有了,三国时期也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如今,时移事异,古代芒种的许多习俗虽已不存,但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忙碌的幸福却古今一致,从未改变。
芒种养生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空气潮湿闷热,人们很容易出现疲惫、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在这湿热盛行,细菌大量繁殖的夏季忙碌季节,要注意养生,“防”中护健康。
老辈的人说:“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也是芒种。”行走在芒种的节气里,站在大江两岸的麦田上,总会被人们劳作的激情所感动。对于他们来说,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作,耕作的过程必定繁忙。种地如此,人生亦然。对于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芒种不种,过后落空”,那么,就在此刻,为自己种下一亩心中所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