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采取“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目前,全县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该县采取的“六强化”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该县建立县为主体、镇实施、村级创建的分级负责机制,统筹协调全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领导挂驻指导。县政府与各镇签订新农村示范村创建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各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传导到村基层。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该县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并让进度越快、质量越好的村获得的奖补资金越多,反之获得奖补资金越少。据了解,目前各镇、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争取乡贤支持,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确保全额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三是强化创建氛围。该县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各地成功经验,重点宣传报道村民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工作宣传报道日日有新内容、周周有新动向,月月有新亮点、季季有新成效,从而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关爱、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让村民明白新农村建设是建设自己的村庄,美化自己的家园。同时,建立争先创优评比机制,推广先进经验典型,曝光落后现象,定期开展观摩交流,形成镇、村、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农民主体作用。该县充分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村民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建设、管护,组织动员村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同时,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外出乡贤出资出力反哺家乡,支持家乡建设。此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家、商会、外出乡贤主动出资承担项目建设,帮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并鼓励群众民主协商,倡导实行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拆旧不补、青苗不补、让地不补、误工不补”的良好风尚。五是强化分类指导。各帮扶单位、各驻镇领导干部全程参与创建工作,做到深入农村“望”民情,观基层风貌;倾听建议“闻”呼声,查百姓需要;放下身段“问”计策,纳民间良方;把准脉搏“切”症结,解群众难题,加强对农村创建的指导,确保新农村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六是强化督促检查。镇、村按照目标要求申报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统一考核验收,考核结果纳入扶贫开发及干部考核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衡量标准及拨付该项工作以奖代补资金的主要依据。县委农办、扶贫办牵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按照“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定期评估督查各地各部门创建进度和资金落实等情况,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县政府督查室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督查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对督查整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移交纪委,严肃查处。审计部门将相关事项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跟踪审计工作内容,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监管力度,对工作不力或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通报并约谈主要负责人;对违纪违法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汕尾日报记者:洪广凭 通讯员:邹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