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即,引导一部分人走职业教育的道路,缓解高考的激烈竞争。“早分流应该是正确的选择——不要让这么多人陪绑‘科举’,有些人可以走别的道路。”
但职业教育一直未能有效发展,这主要有两个障碍:一是白领和蓝领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悬殊差距。二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的期望落在唯一的孩子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如果将教育比作篮子,大学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所认定最好的篮子。他们只有一个鸡蛋,岂能不放入最好的篮子中?很多传统社会,如,曾国藩的家庭。曾家五兄弟,只出了一个进士,一个秀才。如果说在古代,家庭分流更多地考虑到经济负担,现代社会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个性和特长。
所幸的是,现在社会已经开始意识到“分流”的重要性。最近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是要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一为学术型人才,在高中阶段由学生自主选择。这种改革可谓与郑也夫的想法不谋而合。
放权,即,走出行政化和大一统,形成多样化的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我们教育的特征是行政化,大一统,学校垄断了教育,灭绝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进而使得选拔标准单一,所有人都通向高考这条独木桥。标准化的教学,标准化的考试,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都成了考试机器,兴趣和创造力都被扼杀和摧毁。
只有放手让社会办教育,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还可以开创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该书沿着分析教育病理这条主线,分别论述了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如,科举制下的家庭教育选择,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父母集中性投资,以及乡村士绅、官员高学历、社会形态、教育特征、选材标准、教育模式,等等,体现出一个社会学家看教育问题的独特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