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到了深圳坪山站,车停了,一些旅客下车了,没有新旅客进来,一时火车停着没事做。邻座的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想出去门外看看,但是他的母亲不肯,还说要听话,不听话不乖。小男孩只好收回出去的双脚,闷闷不乐地在他的母亲跟前。又过一个站,小男孩还是不“死心”,仍然想走出火车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惜的是,这位母亲还是说:不行,不能出去。又没有说明原因。孩子只能在母亲的膝下,不停地把两瓶矿泉水倒过来倒过去,把盖子拧紧了,又拧开。
到站之前,这位小孩还是蹦蹦跳跳,车将停未停之前,摇摇摆摆,小孩东倒西歪,母亲说:不要乱动。到站了,小孩想自己跑,其母亲又大声说:不要乱跑!
如果是换成我,我会鼓励孩子走出门外的,如果怕出事情,就跟随一下孩子,让他看一看车外精彩的瞬间,而不是把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给压住了。虽然没有到站就不要走出车门,但那是大人们的规矩,小孩子可以不在此行列内。禁止孩子出车门看看,就是怕出事,但恰恰由于怕出事,我们大人们就把孩子探索的火花给浇灭了。
有人说:未来不属于畏惧者,未来属于勇敢的人。我们的冒险精神和好奇心,始终是我们前进与发现的最大动力。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没有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就没有李时珍和达尔文,更没有牛顿和爱因斯坦。所以,我们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去培养这样的精神。
如果孩子能遵从正确的规则,听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这样听话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是担心孩子出事情,而阻止孩子的好奇心,我以为:这样做得不偿失。爱迪生小时候调皮捣蛋,好奇心让他年纪虽小,却屡屡对教师发难,导致他读三个月的学校教育后,就被学校劝退了。幸运的是,他又一个睿智而伟大的母亲,却没有责怪儿子的怪异行为,而是因势利导进行引导,让爱迪生的好奇心得到很好的呵护与挖掘,最后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家。
当然,不听话的孩子,也令家长很头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是从心理上面,给他进行疏导,作为家长或者是老师,不能一味的惩罚,要进行鼓励教育,当他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对他进行鼓励,甚至赞扬,不能一味的在别人的面前,责备或者责骂,或者甚至进行体罚的教育,这样会出现恶性的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