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改变汕尾经济发展的短处,必须从源头上抓起。那就是持续不断地大办职业教育,多快好地培养千千万万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那么,怎样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呢?
首先,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在干,能实干,会巧干,而不是坐而论道,更不是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彻底放弃应试教育培养模式,放弃以分数和升学为目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面向职场、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建设与竞争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创业能力。所以职业教育的教材要体现出这个要求,在精简、易懂、实用上下功夫,删掉一切繁难偏的内容,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更要注重能力和实践力。
其次,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学习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工人,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把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校为本,以企为用,严格认真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学习制度,务必要以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实践与实训教学环节,决不能有沾轻怕重、怕麻烦的思想。让每个职校学生处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状态中,把学校教学习惯于学科本位中走出来,真真正正向能力本位转移。大力提倡学生边做工边学习互相交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还要瞄准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把我们职校学生按照需求,“量身定做”,使我们的学生一毕业走出校园,就具有从事某种专业的能力。
这种结合,其实早在80多年前,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就提出来了。他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获取经验的知识和生产的技能,而非那种靠听讲获得的“传授的知识”和靠练习获得的“机械的技能”;是一种身心结合、体脑并用的活动,在手工劳动中加强智力训练;是学生独立活动,按照自己的设想和目的进行操作并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敬业乐业、无私为国家工作和奉献,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乐群的精神。
第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就业。职业教育吸引力高低的分水岭是:就业!就业率高,薪酬好,就注定职业教育有魅力,否则职业教育吸引力就不强了。当前,职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尽人意,有业者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职校毕业生素质偏低,原因在于职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迟缓。举办职校,大干快上,多快好省,甚至是一哄而起,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设备缺乏老旧,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只能是“黑板上开机器”,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差。职校如何面向就业呢?转变观念是首要任务。必须摒弃陈旧的重学历、轻技能观念,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人成才观。迅速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在质量上下功夫;瞄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充分就业;普遍实施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率。当然,还必须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确保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
如果能做到职业教育这样,那么,假以时日,我们可以看到,汕尾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