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是掌握知识拥有智慧的途径。善于学习的人,能够通过坚持学习,汲取知识的源泉,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技能,就能够在社会迅速变革的新形势、新环境、新变化中快速成长。
每逢世界读书日,国人的读书情况调查数字就会如约而至。变化无几的数字,收效甚微的局面,让人不免尴尬,于是就有号召学习的口号,组织读书的比赛等活动,用以激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做法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学习难道是靠外界的督促或者他人的干预而产生的行为吗?绝不是这样,学习应该是自觉行动,就如同我们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般自觉主动。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就好比我们在学生时代一样,每天面临着各种教科书,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躲不了了拖不过去了就会在老师的训斥中短暂地“发奋图强”。长大后,我觉得那时候自己的行为很是令人费解,为什么自己的事情总是需要别人催促?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应该很容易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更加坚定学习的自觉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没有时间不是我们不学习的理由。我认为真正原因是在于功利化。人们的心已经被功利蒙蔽,价值观的扭曲,使奠定社会地位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崇尚物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定的范围传播着。回想中国的前几十年,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文学巨擘,画坛巨匠,戏曲大师等等,我们如数家珍。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浮躁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少再有人沉心学习做学问,潜心研究已经成为过去式。
所以,我们不要沉迷于物质层次,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自觉主动学习。多读历史,可以明得失;多读文学,可以知冷暖。以理想为目标,有选择性、有计划的读书,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变得富有与充满智慧,早前困惑我们内心的事物也许会随着心境的提升而冲淡。我们的关注点会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谐与自己的幸福、安康。态度从容才能心安理得。
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是我们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坚持不懈;二是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耐得住寂寞的坚忍不拔;三是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知行合一。只要我们在前往理想的道路上能够秉持这几种精神,就必定能在做学问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货。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自觉学习,可以学到知识。不要疲于应付检查、活动而乱读书,死读书,这样不是真正的读书,只能称的上是工作而已。唯有埋头自学,才能洞晓世事,充满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