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农村特色、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社会和谐、环境整治等传承乡村文脉 ,留住乡愁记忆,让农村文化示范大院不仅成为群众生活、玩乐、平安、和谐、团结的精神家园,也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压器”呢?
如果有一天,我们把乡村的农田都城镇化了、企业化了,我们的乡愁记忆在哪里呢?
长忆小时候,故乡到处都是肥田,是全国有名的吨谷田。那个时候,水田处处,阡陌纵横,蛙声此起彼伏。几百亩几千亩田,要灌溉了,大队支书一声令下,一天两天就灌溉完毕。毛泽东时代形成的农田水利自成体系,村民用起来特别方便。这个体系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而瓦解殆尽。
故乡来了后来被双规的镇委书记。此人敢做敢为,把故乡的肥田用公路切断,然后以公路为链条,毁灭性地进行开发。所谓的开发,不外是把田地作为房地产高价卖给村民。后来,我村的基本农田被镇政府征用了,美其名曰:建新中学!镇政府趁机把学校附近的地皮作为地产卖掉。至此家乡的农田全部被耗光。
故乡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一样,一幢幢拔地而起,故乡的水泥公里一条条铺设而成。但故乡没有多少田地了,没有清晰的小溪流了,没有多少野草野菜了,只有一条条污浊的溪流和一群群争名夺利的人群和单位。天上、地面、水下,已经没有多少是干净的。那南边的小河,记忆中是流水洁净,夏天我们都在这里洗澡、嬉戏,如今却变浅了,而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水,在没有净化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里。现在的小河,臭气熏天,时不时传来一阵阵难闻的气味。
基本农田就这样被毁坏了,我们的乡愁记忆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