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9-6-24 15:46 编辑
1 、节令习俗
元宵节、猜迷、灯茶、丁酒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民间历来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是夜“火树银花合,金桥铁锁开”,非常热闹。所谓“闹元宵”,即是在“闹”字做文章,一般包括如下三种:即“赏花灯”、“闹灯棚”和“闹灯席”。“赏花灯”即“闹花灯”,旧时在海城、梅陇、公平、可塘等地较为时尚,亦颇见盛况,但在捷胜却不甚热闹。俗谓“捷胜景、公平灯”,即闹元宵之重点乃放在“景”上(有关“景”的情况留至“正月二十游神赛会”一目祥述),而非在“灯”上。但也并非完全把重点放在“办景”这种大型游戏活动上做文章,还是有举行一些与“灯”有关的活动的,比如“闹灯棚”,其活动便甚见热闹!
所谓“闹灯棚”,即全城男男女女在高悬的彩灯下,进行各种各样的自娱自乐的娱乐活动,如舞狮、舞龙;或在灯棚摆设迷台,让人猜迷,开启民智。实际上,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众性聚会,这种娱乐活动在捷胜仍相沿不绝。
据考,猜迷活动始于何时,史无记载,但至晚在清康熙年间,猜迷活动已在海丰、捷胜等地出现。至清末民国时期,猜迷活动已相当活跃,并出现了陈蔼如、林晦庵等制迷高手。建国后,又出现了何若炎、刘常贵、何大海、刘淦、林世罴等人。在他们的发起推动下,捷胜猜迷活动颇见盛况。时至今日,捷胜在这一天仍按时举行,在鹤岭老鱼市场二楼贴出迷语,让人竞猜。猜中者发给奖品,以资鼓励,气氛相当热闹。
元宵节时,捷胜还传承着吃“灯茶”的习俗。“灯茶”是捷胜咸菜茶的一种,它冠以“灯”字,其音谐“丁”,意取光明吉庆、添丁添财、圆满平安之兆。据传,在秦代,西安一带就有此种饮茶风俗。由于历史上的战争及移民关系,在南宋末期,就已传入海陆丰,并成为固定的民间习俗。每逢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就要烹煮咸菜茶,俗称“灯茶”,又称为“元宵茶”。这种习俗一般从正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六结束。期间,捷胜全城内外各社头都互相请茶致贺,互祝吉祥如意、财丁两旺,还要称赞主人家的“灯茶”做得好吃,又香又鲜,体现一种热闹纯和、友好融洽的气氛。一般调配“灯茶”,皆以各种淡茶(亦有用开水、鸡汤、猪骨汤的)为基茶,配以瘦肉、鲜虾、墨脯、芹菜、菠菜、蒜仔、胡椒、茴香、赤豆、铁脯、盐粉、味精等,但各乡各家做法稍有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而食物结构也在不继改变,然皆以配料优质、品种繁多、香嫩可口为特色,突出地方风味,历来为外地人所赏识。
吃丁酒,也是一种别饶情趣的习俗,它与灯茶其义相同,都是于每年的元宵节才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这种习俗亦已是不论节令了。只要某家有生男孙、女孙者,即可于“出月”时在家里“做丁酒”。但在旧时却不一样,吃丁酒多在丁棚里,而且参加这种传统聚会的又大都是具有身份的人,老与贤同棚,远和近相聚,他们一边观赏灯月,一边饮酒议事,其气氛甚为热闹。对此,前人曾有记述:“阳春烟景,实大块之文章,花满长春之国,燃灯而开夜宴,人游不夜之天。矧夫玉烛序调,犹宜金樽酒满。或赓燕贺,或赋莺迁,或鼓琴而鼓瑟,或弄瓦而弄璋……”,可见旧时吃丁酒是多么令人留连忘返。然“几家欢乐几家愁”,也是旧社会的现实写照。要知道庆元宵大摆酒筵,费用何其昂贵,穷困人家就算添了男丁,亦是悲喜交集,往往一筹莫展!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富裕,这种做不起丁酒的困难境况已不复存在了,而传承至今的庆元宵习俗也正以一种日新月异的文化精华诉说着家乡古老的衷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