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的街头巷尾、在奎山公园、在海滨大道……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汕尾老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汕尾人寿越来越高,六七十岁的人,看起来还很年轻,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但是,我们大部分汕尾老人,都是无所事事,闲聊辩论,打发余生的时光。这是很可惜的。
其实汕尾也有不少这样的老人,退休以后上老年大学,琴棋书画,写回忆录,还做点滴慈善。
人在老年的时候,也许体力不及年轻人,但经验是财富和宝藏;也许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可比及——前提是你从未放弃过学习。
学习这种能力不是为孩童准备的,学习能力是伴随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现在更是提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因此,很多人在走出学校以后,觉得学习这事就终止了,把时间花在打麻将,烧饭做菜,聊天美色上。这种观念应该改变一下。
也许这一段你觉得很舒坦,但舒坦之后,就是老年的渴求陪伴,与世脱节,寻求帮助,以及无所事事。你期望得到社会的关爱,你怕被忽略,你渴求更多的照顾,你老来寂寞。
从社会角度说,关爱老人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怕老无所依,一个对社会奉献了半辈子的人值得善待。但从个体角度,你绝对可以打破这个恐惧的怪圈,前提是你永远在进步。
如果你听了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演讲的视频,你不由得赞叹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思维敏捷和博学多才。据资料介绍:他直到今天,都以每周阅读两本书,一年一百多本的速度在学习着。在座的学生提问的所有跨时代、跨技术、跨领域的问题,他都有过思考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其实,能跟这样一位智者在一起学习生活,聆听他对世界的领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这样的人,一定来不及哀叹年纪大了,没有用了。他更不会去乞求年轻人的陪伴——因为年轻人在争相向他学习,努力跟上他的步伐。这样的老人,全社会还有很多。比如李嘉诚,90多岁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如任正非,75岁,还在带领华为冲锋陷阵。更为奇葩的是,出狱时已经72岁的褚时健,第二次创业,居然在暮年新创的“褚橙”品牌。对比这些老人,他们当然都是人中豪杰,但也是一个头颅一双手而已,他们也没有三头六臂。不同的是,他们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自强不息精神。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说:老年人不仅要保重身体,还应注意理智与心灵的健康,因此老年也得不断学习。“一个总是在这些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是不会察觉自己老之将至的。”这与孔子所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一个道理。
所以,汕尾老人,不要以为退休了就无所事事,只会散散步、聊聊天,只要我们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完全可以继续发光发热,让我们的人生继续火热,直到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