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19-9-21 12:31 编辑
今天是星期天,徒步。经过一所学校附近,用QQ浏览器,识别了好几种植物名称。比如鬼针草、大飞扬、银合欢、血桐、毛蕨、羽芒菊等植物名称,得到一点收获,心里美滋滋的。以前读书的时候,总以为《植物学》很难学,还有那个《药物学》,现在通过实地识别,轻轻松松就记住这些草本植物的名称、产地、形状、功用等。难怪王安石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不欺吾侪。 血桐 毛蕨 其实,我们的祖先非常注重实践的,总是从实践中获得经验、知识、能力与智慧,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远古时候,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扁鹊周游列国,在为老百姓治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他高明的医术,还给我们留下“四诊法”;我们的《黄帝内经》就是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典医药名著;郦道元勇于实践,在对在祖国进行实地考察后,为我们留下《水经注》;徐霞客,更是游览祖国的千山万水,才有《徐霞客游记》横空出世;李时珍更不用说,用了整整27年的实践考察,才写下《本草纲目》……
大飞扬
银合欢 但是,我们的好传统,不幸给我们的不少教师打断了。现在,汕尾不少学校的教师,上课“依纲靠本”,奉行本本主义,分数路线,教育学生,纯粹是为了考试,纯粹是为了考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学生在一所完中读六年,其中有五年的时间在读《生物》,生物教师从来没有引导学生去识别校园里的草木名称,学生居然叫不出校园草木的名字,实在是咄咄怪事。
羽芒菊
鬼针草
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林语堂说:有一本字典在手,可以学到世间任何学问——突出自学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强调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是这个意思。如果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包括高技术手段来学习,并且养成学习习惯,你这个老师还用费心思去苦教学生吗?教就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育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