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各级学校中,偏科的学生是不少的,那么偏科的学生原因是什么呢? 1:部分学科有天赋的孩子 那些有天赋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每个班级里占的比例不大,因为对某一种学科是有天分得,所以只对自己有天分的事情感兴趣。也因为孩子在某一科目上的表现优秀,会得到老师的一些特殊关照,所以更加的促使了学生认为偏科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的确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偏重于某一方面的,而在其他的方面就可能表现得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像文学家钱钟书,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擅长中文,英文等文科。却在理科上的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的时候数学仅仅考了15分,但是因为中文,英文的成绩优秀所以最后还是被外文系入取了。 也许看到这个例子让那些偏科的孩子更加的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觉得发展自己擅长的那个学科是完全靠谱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达到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境界呢?虽然说是有天分,可很多人也只不过是比普通的人对这个科目的理解深一些。所谓的能在某一专项上成为佼佼者,绝对不是单单凭着一点天赋就能企及的。 2:喜欢某个学科老师的孩子 还有部分的学生是因为对某一科目的老师的喜好决定了自己对于这个科目的喜好。的确每个人都有喜欢一样东西的权利,但是这绝对不应该是偏科的借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经常会对同学说的是你学的是这个老师的知识,而不是这个人。可是就现在孩子强调个性的特点来说,只会把这些话当作是耳边风。 这些偏科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么偏向理科,要么偏向文科,所以以前施行的在高中时候的文理分班就会是这些孩子的救星,起码可以起到缓解一部分压力的作用。但是现在所推行的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分科和理科已经不区分得那么明显了。所以想要在考大学之前就把文、理分开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高中时期还是打基础的一个阶段,基础打的好了,孩子在上大学之后对感兴趣的的学科学习的时候才不会因为一些基础知识的欠缺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歧义。 要解决孩子的偏科问题最好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首先:孩子既然是对某一科目感兴趣,并且能取得好的成绩,那么就说明孩子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家长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对其他科目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孩子的其他得科目上同样的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一科目一次两次的成绩不理想,就认定孩子在这个科目上就是弱项。这会给孩子自身造成一种心理暗示,造成孩子自己就否定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孩子本身不偏科,也很容易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失利,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谨慎地对待所谓的成功案例,家长会很羡慕那些成功人士,而这些成功人士都是在自己擅长的的领域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家长也会在不自觉中给孩子传递这种思想,样样通不如一样精。既然家长都认同了这种理论,孩子更加会认为偏科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总之对于偏科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幻想着孩子有一天就突然开窍了,把所有的学科都考出一样好的成绩。而是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孩子从兴趣出发,找到其他科目的兴趣点,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