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就是要创造属于民族自己的文化,就是能够海纳百川,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就是要以现在工作为中心,创新属于自己的国家文化。那么,我们的国学经典,恰恰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所以,汕尾的教育内容,要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国学教育,汕尾的文史教师,要用国学经典,来进行国学教育,这也是今天的一个重要教育教学任务。
那么,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首先,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践行古圣先贤的智慧,得出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学习工作、生活创业、为官从政的重要标准。
其次,文化是民族的凝结剂,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统一步骤的重要作用。四大文明古国,惟有中国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发挥着纽带作用。
为什么以色列亡国三千年还可重新建国?
按以色列人所说就是因为文化不亡!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所产生的根源。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什么感人至深?是文化唤起亡国之恨,激发爱国情怀。
先师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了教育的方向,人生成长的轨迹。那就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前五句是教我们如何打好道德的根基,后二句是提醒我们有了德行就要开始学做事的知识了。
如何做人呢?孔子又用自已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对人生的规划,包含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范畴:仁义礼智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但一个人如果没有种下"人之初,性本善″的种子,决不会结出善的果子来。毛泽东所带领的共产党人,就不会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彭湃等革命烈士在敌人的枪口下,就不会慷慨就义,杀身成仁。焦裕禄就不会领导兰考人民为战胜贫穷而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由此可见,国学经典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永存不朽的。所以,汕尾教育界,特别是文史方面的老师们,在做好应试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国学教育,让几千年以来的国学精华来启迪学生智慧,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尊严,让每一个人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奔跑在路上,都是追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