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7167|回复: 2

[议政] 遭遇打卡骚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3 12: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这碗饭现在越来越难端了:一方面门槛高,对教师的师德、智力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人为束缚越来越多。比如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都需要教师去参加,各种政治任务都要老师去配合,还有令每一个教师烦恼又讨厌的打卡坐班制。

最近,单位搞一个手机打卡制度,给所有人带来不少烦恼。WiFi设置在单位大门口,打卡必须在这里打,在其他地方都不能打,即使在年级办公室都不能打卡。每天为打卡的事而忙碌。

手机6.png

有人倒苦水:有人在大门口一直打不了卡。从上午七点20分打到36分,还是无法进入,真的无语。在办公室也不能打卡?这打卡也太形式了吧?建议学校设置可以在办公室打卡,要不然有时候忘记了咋办?打不了,早上一二节课一直在学校。能不能把打卡时间段延长一点呢?一个小时确实有点匆忙,有时候上课忘记,然后能不能中午提供休息地方呀?

手机7.png

有人发牢骚:上第一节课的最容易忘记打卡,上完课就是8:40了,而且每次打卡都要到校门口,很不方便,人在学校还不算上班?心里总不可能想着去打卡吧?我们能不能设定一天在校多少个小时就算在岗?这样早读的,晚修的,上午第五节的比较弹性,会不会更人性化更合理-支持!七点多进校,手机没有连接到打卡的wifi,上完早读和第一节课,想起打卡的时候已经8:39分,打卡迟到了。

手机5.png

有人骂娘:我现在在大门口,明明在规定时间内打卡,却显示超时不能打卡,什么逻辑?第一次打卡,就搞个迟到,看来,以后的卡没发打了。上第一节课的老师,以后要在打卡重要还是上课重要当中选择了。下午第一节忙上课,打不了。是不是要先到校门口打了卡再回教室上课呢? 高三七点十五到校,下午六点十分后收齐学生试卷才能离校,我们忙得忘了到校门口,也算没打卡旷工吗? 管理的目标是让所有人时时记得打卡,还是让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呢? 原谅我不懂!“战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拥挤不堪的办公室,教人如何安心坐班?坐班的目的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把教师的手脚捆住,身心疲惫,健康受损。

手机4.png

有人还“指示”管理人做得不到位:调整后的打卡具体时间表要列出来,在教师群公布,具体要落实到各个年级,告知每一位教职员工,方便大家把握好打卡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工作细致、服务到位、实事求是、不断完善。形式主义是教学的大敌,是教师的脚镣,大家带着脚镣跳舞。

手机3.png

打卡的确是一种无聊的形式主义。学校不是工厂,不是公司,现在管理上居然套用公司的做法,实在是教学的大敌,教师带上脚镣,让教师带着脚镣去教书育人。

手机.png

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空间很难局限在固定的范围中,例如上课、备课、改作业、家访,处理学生违纪事情,志愿者、应付各种检查、外出了解情况等等本属于工作范围中的事情就很难在打卡制度中得到体现。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学校在管理上要遵循尊重、和谐的原则,而不是单一、线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实行打卡制度实质上就是用打卡制度替代学校管理文化,它最大的弊端就是人文性的失落。

手机1.png

首先,广大教师不被尊重,不被信任。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到学校某个地方打卡,在规定的时间内下班这种做法,完全忽视教师工作特点,它好象是校长在时刻提醒教师:不打卡,要不就扣工资或者其他处理。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师的工作不被尊重,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灵活性受到挫伤,说到底就是学校管理者不信任教师,不信任教师的自觉性,结果只会是学校领导不被广大教师所信任。

手机.png

其次,打卡打出的是彼此的猜疑。由于打卡的主要目的是考核教师,考核的一个必然结果就会分出教师彼此之间的高低、优劣。这种不具科学性的简单类分,考核自然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在这种错误管理的体制下,时间一久教师之间就会彼此产生猜疑:明明某天某人没有打卡,填个出勤证明或外出办事,月底考核就是满勤,不是领导包庇还能是什么?假如学校教师长时间处于这种猜疑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工作环境、积极的进取心和持久的自觉性又何从谈起!

第三,打卡机打出的是工作的应付。教师工作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这种考勤制度所延伸的机械考核导致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教师工作的时候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人来,下班人走,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在上班的时候,教师们不钻工作,不思进取却时刻考虑如何应付领导,试问这样的上班又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想用打卡管理的方式来使学校取得成绩和教育好学生,无疑是缘木求鱼。

家庭.jpg

第四,打卡打出的是管理的机械。学校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对教师的考核也是一个多元的、发展的、非线性的体系。如果学校管理试图用打卡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替代,只能说明这种管理是非常机械的,不符合学校本身特点的管理。同样这种管理是根本激发不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学校的管理要从激励开始,从心灵入手,激励教师具有持久的工作自觉性。我们必须以尊重为核心,尊重教师工作的自身规律,从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入手,深入教师的心灵深处,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此同时,还要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具备持久的、发自内心的工作自觉性。用强制的、监督式的打卡来严防教师的迟到早退,它的软肋就在于伤害人的尊严,缺乏人文关怀。这种管理方式,如果导致人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出力气,不带头脑”,那么,即使考了个全勤又有什么意义呢?

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在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内因永远是起决定作用。教师自觉性的形成除了管理艺术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约束,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职业追求。高远的职业追求总会激励教师主动去克服专业化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高远的职业追求也会时刻提醒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高远的职业追求更会使教师迸发出一种无穷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自觉性。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把汕尾打造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
[三唯论点] 基层干部脱离基层要引起重视
[三唯论点] 坚决铲除群众身边的腐败
[三唯论点] 2022年伊始,反腐既震撼,又震慑
[三唯论点] 让那些看似无欲无求,实则各有盘算的躺平干部
[三唯论点] 警惕那些“花头干部”的花活

发表于 2019-11-23 14:26:5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形式主义太多了,不是好事
发表于 2019-11-23 18:21:3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如果你们所有老师联名写一封信,说明这个事情的利弊和应该如何正确管理的方法,也许就有用。
像现在这样子,在网络上说,大家只会觉得是一两个老师的片面之词罢了!

再说句公道话,如果你们教师团体内部就不团结,还指望其他行业的会同情你们吗?
不在这一行,就自然不会理解这一行的感受,也不会明白这一行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情况。
想要依靠别人的同情过日子?那是没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