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汕尾不少学校都举办职工运动会,本单位也是这样。遗憾的是在趣味运动会的节目上,男教师总是凑不齐。凑不齐的原因是女多男少。本年级30个教师,只有三个男教师。
最近十多年来,汕尾中小学教师群体中阴盛阳衰现象在全市范围内十分普遍,且越往基层越明显。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男女教师比例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还在加剧。招不到男性教师几乎成为中小学校长们的心头病。
男老师稀少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些课程没有办法开展。
比如有个学校,准备开足球课,但是缺乏能胜任的体育老师。“能有六七个合格的体育老师就够了,但这六七个我们都找不出来。”该校校长说。
“让我教体育,纯属赶鸭子上架。”25岁的刘老师是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她坦言,自己上体育课是不合格的。“足球、篮球这些项目我都不擅长,上课的时候只能给孩子们讲讲规则,大多数时间都是让他们自己玩,我真教不了他们什么。”她大学时的专业是中文,学校里100多个教师,男的只有七八个,年级最小的也快50岁了,校长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她。
更严重的是,男教师的缺失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让家长们非常犯愁。在女教师占绝对优势的教育环境下,孩子可能会缺乏男性的阳刚气质、包容心理、竞争思维。这可能导致男孩子因此变得“娘娘腔”。
有位家长曾向学校反映,她发现儿子举手投足间无意的女性化的动作、言辞越来越多。
这让她十分担心:“孩子现在模仿力特别强,班里女孩都很强势,除了体育老师是男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是女老师,孩子在学校感受的阳刚氛围太少,甚至会效仿周围女老师、女孩子的动作和言辞。”
这位家长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许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反映。可以肯定,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对教育教学必然会有影响。出于“社会和心理原因”,男教师的存在是必须的。在儿童层面,我们认为男性教师在儿童性别认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存在吸引了不同的学生群体,通过提供机会,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相似的教师建立关系,促进归属感。在学校组织层面,教师性别多样化在政策产生、学生成果和教师职业经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性别角色认知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一环,是家庭教育所不能达到的。而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学生进入青春期,男教师对于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引领,以及孩子自主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这个时候接触的都是女性,就会导致孩子们性别角色认知缺失。
希望汕尾以后在招聘教师方面,要多给男教师政策倾斜。
|